第15版: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8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州省黔西县洪水镇解放村——
柳岸水乡欢乐多
本报记者 王新伟 吴秉泽

7月底,《经济日报》记者走进“柳岸水乡”——贵州省黔西县洪水镇解放村,一栋栋极具黔西北特色的崭新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中,迂回萦绕的逢水河在两岸垂柳的掩映下,一路低吟浅唱地流向远方,千亩稻田碧浪滚滚,畅游田园风光的游人络绎不绝。

2007年以前,解放村群众还住在土坯茅草房和小青瓦木房内,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人均年纯收入仅1800元。

洪水镇党委书记朱绍顺告诉《经济日报》记者,“2009年以来,在中央的关心支持下,解放村先后完成了农村危房改造和生态家园建设工程,投入资金620多万元,完成危房改造176户、建设生态家园432户,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近几年,解放村创新支农资金使用方式,整合各级部门支农项目17个,投入资金85万元,硬化2.63万平方米道路,硬化院坝1.68万平方米;投入24万元实施农户庭院绿化美化;建成沼气池279口;发展经果林3000亩;建起15家农家乐;引资1200多万元建成一座准四星级度假酒店;投资355万元新建了综合办公楼、计生卫生楼等设施。

截至目前,解放村社会保障和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和劳务经济,去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650元,年均增长31.2%。

荷花香农家乐的主人张勇说:“以前我在浙江打工,有了积蓄后,2009年回乡建了新房,参加村里的厨师培训班,现在每年收入都在10多万元。”今年秋天,他准备利用自己闲置的宅基地再建一个小宾馆。

近两年,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解放村坚持以原汁原味的自然风光为基础、以休闲农业为核心,聚集农村自然生态、休闲农业和地方传统文化优势。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今的解放村,山更青了、水更绿了、农民更富了。

解放村自然生态保存完好、田园风光原汁原味,打造柳岸水乡休闲农业和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加快了村民的致富步伐。稻花香农家乐主人高小斌,5年前还是村里的特困户。2009年,国家对他家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生态文明家园建设,高小斌夫妻俩经营起农家乐,自家种的瓜果蔬菜上了接待餐桌,院子里摆起了乒乓球、台球案桌,开起了小轿车,一年纯收入20多万元,还吸纳了5名家庭条件较差的村里妇女就业。

在解放村旅游景区,74岁的黄顺民每天早晨6点就到村健身广场锻炼,8点至10点义务清扫垃圾,中午和老伙伴们下下棋、聊聊天。近年来,村里的变化让老人的生活有了新内涵,幸福指数有了新提升。

每天清晨,76岁的李堂林总会与一帮老人在村里的健身广场锻炼,他是解放村前任老支书,见证了解放村的发展历程。他说:“这几年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享受生活,天天学习新知识,锻炼身体,生活很开心。”

“春来十里菜花黄,秋到万亩稻谷香,龙潭附廓水相逢,玉带回旋绕村庄”。解放村“柳岸水乡”的美,还诞生了我国第一个村级农民摄影协会——贵州黔西县解放村柳岸水乡农民摄影协会。该协会由26位农民组成。1996年,名誉会长史开心任解放村党支部副书记后,一边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一边拿起相机摄影,部分村民在他的影响下也开始用手机或相机摄影,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摄影群体,拍摄者是农民,拍摄内容也全是农村生产生活的场景,无处不透露出黔西北农村辛劳、富足、甜蜜的影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