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红树林总面积正以每年超过0.7%的速率减少。与这一趋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西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红树林面积逐年增加,从730公顷增至818.8公顷。缘何这里的红树林面积不减反增,这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呢?
一度遭遇开发冲击
从广西北海市出发,向东南方向行驶两个多小时,繁华的都市渐渐被抛在身后。扑面而来的是颠簸的乡间小路,以及院落门前种植的各色果树。
广西保护最好、面积最大的山口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便坐落在合浦县的这片美丽乡野中。“这里完整保存着我国大陆海岸唯一的一片红海榄纯林和木榄纯林。”保护区管理处主任李武峥一见面便当起了记者的“导游”。
行走在红树林间,一顶顶青翠的树冠似雨伞随风摇曳;底下,形态各异的树根盘综错节地生长着,有的自树梢垂下一米多长,有的从淤泥中钻出如拳头般大小;远处,一群群白鹭自由翱翔……
很难想象,如此神奇美妙的“海上森林”近年来在城镇化、工业化和过度开发的冲击下,一度在地球上急剧萎缩。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开展的中国红树林遥感监测研究显示,1973年、1980年、1990年、2000年,我国红树林的总面积分别为48750公顷、22450公顷、20430公顷、18587公顷,而且我国红树林板块不断破碎化,形状趋于不规则,连通率降低。
山口保护区的红树林亦未躲过这场劫难。上世纪90年代初期,广东和福建发达地区的对虾养殖技术和资金进入广西,很快合浦县掀起了全民养殖热潮,大量的小海湾和海汊被开辟为虾塘,盐田也被改造成虾塘。
“养殖规模的迅速扩张与有限养殖空间之间的矛盾在2000年左右进一步激化,部分投资人和村民开始毁林建塘,这便是后来震惊全国的‘广西闸口毁林养虾事件’。”李武峥回忆。据统计,那时因大肆围垦保护区周边约2000亩红树林被毁灭。
保护区的红树林,不只遭遇围垦的困扰。“可口革囊星虫,俗称‘泥丁’,多穴居于红树林附近滩涂底质内,最深处可达40厘米。”李武峥说,“泥丁”是北部湾沿海地区家喻户晓、广为食用的海鲜品种,挖掘和人踩危害了林区红树植物幼苗和繁殖体库,使红树植物群落更新困难。更糟糕的是,挖掘“泥丁”时需将整个植株根系挖断,红树植株死亡现象十分普遍。
但这也不能全怪村民。保护区周边工业几乎空白,人均耕地仅0.8亩,海水养殖和浅海挖捕自然成为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以挖‘泥丁’为例,经初步统计,过去挖泥丁者人均日收入56元,年人均收入1万元以上,这对当地农村家庭而言,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主任范航清坦陈。
公众参与啃“硬骨头”
一边是老百姓对脱贫致富的渴望,一边是红树林亟待保护的现实。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天平该如何平衡?
“山口保护区,是我国大陆海岸发育较好、连片较大、结构典型的天然红树林分布区。”李武峥说,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红树林种源基地和基因库。只有呵护好这片“绿色长城”,才能承担起为我国大陆海岸孕育和提供多样性红树林种质的任务。
“近些年,保护区始终坚持以资源保护为中心,大力开展执法巡护、生态恢复、科研宣教。”保护区管理处的科研人员说,在管理方面,广西出台《山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实现了对保护区“一区一法”的管理;保护区建立“管理处—保护站—护林员”三级管理机制,层层落实管护责任,通过聘请护林员专职巡护,构建护林网络。此外,保护区近5年来先后投入约700多万元,用于实施人工造林和良种化、建设滨海标本园、进行外来物种监测治理,加大红树林病虫害防治力度。通过灯光诱捕等措施,有效避免病虫害大面积发生综合施策,保护区红树林遭围垦现象有效遏制。保护区周边挖掘泥丁的人数比2000年下降了约一半;保护区周边的捕鸟网数比2000年下降了约60%,有效维护了红树林区鸟类廊道。
但人与红树林争资源的矛盾却愈演愈烈。“数百年来,保护区周边居民对红树林资源有着很强的依赖性,他们从红树林中取用木材、采摘果实、挖掘动物来补贴家用,红树林资源为他们提供了许多‘免费’服务。”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指出。
硬骨头该如何啃?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化解冲突是关键。“红树林保护与村民和地方的短期利益存在冲突。”李武峥认为,除了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执法强度外,增强村民的自觉保护意识迫在眉睫。
于是,从2002年开始,保护区通过走访入户、开展讲座等形式,帮助社区民众提高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意识;并根据当地民俗与文化特征,利用当地宗族头领在乡村中的特殊地位与号召力,建立“山族头红树林保护小组”,与当地护林员一起对分管地段的红树林定期巡查。
2007年,保护区又成立了山口红树林保护区乡村保护组。200多位村民参与进来,进一步拓宽了公众参与保护的范围和渠道。
事实证明,这一被国际上称为“山口模式”的多方参与机制卓有成效。2002年3月,新屋族头沈祖新得知族人密谋要出动30余人准备在夜间砍10余亩红树林,然后用船把红树林运到海上销赃灭迹,以便占滩造塘养虾。沈祖新立即向山口保护区管理站举报,并亲自带领保护区管理人员找到当事人,使这一毁林计划被扼杀在萌芽中。
更让保护区工作人员倍感欣慰的是,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已自觉将红树林保护视作其责任和义务。“为了减少对红树林中鸟类的干扰、避免红树林遭受污染,村民们更换了噪声大油污多的游船,购买了静音低污染游船。在接待游客的过程中,他们还自觉给游客讲解红树林的知识,纠正游客有损红树林的不当行为,当起了保护红树林的宣传员和管理员。”李武峥笑着说。
生态红利渐释放
“白鹭落枝头,鱼蟹栖根底”。少了人类胁迫的山口红树林如今恢复了往日宁静,居住其间的动植物也渐渐多起来。
据统计,山口保护区内现有红树植物16种、鸟类118种、浮游动物36种、昆虫301种、鱼类92种、浮游植物20种、大型底栖动物251种、底栖硅藻128种。2005年始,曾列入世界三大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黑脸琵鹭,更是将其越冬地落在了山口红树林。
不过,如何将生态效益转为经济效益成为摆在合浦县面前的一个新命题。
解铃还须系铃人。在范航清看来,用经济手段解决环保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更符合目前的国情。近些年,在不破坏红树林生态资源的前提下,保护区逐渐将生态旅游发展成当地的一种替代产业。
在保护区缓冲区内布置观光步道和浮桥,便于游客亲近红树林;周边村民在此区域内采取轮作方式从事浅海作业,或在旅游区经营游船、设摊摆卖土特产等;生态旅游项目则由参与的红树林居民投资,并享有开展项目所取得的收益,保护区管理处收取适当管理费。
在精心呵护下,生态红利正慢慢释放。目前,红树林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已成为北海市观光旅游的一个知名品牌。
更重要的是,伴随红树林生态旅游的兴起,当地居民开发的红树林品牌产品渐渐成为广西沿海的绿色产品标志。“以饲养鸭子为例,每年每只进入红树林浅海觅食的鸭子净产出比纯喂养的鸭子多110多元,产蛋期延长一年,以放养500只鸭子计,每年可多收入5500元。而且因为红树林的名气,红树林鸭蛋在广西沿海超市成为热销产品,还卖出了高价钱。”李武峥告诉记者。
如今,红树林海鸭和海鸭蛋等产品热销市场,催生了更多的红树林品牌和商业形态的出现。“现在,红树林矿泉水市场日渐扩大,红树林蟹酱、红树林蜂蜜、红树林餐馆等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李武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