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家电,通过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相结合,智能硬件正在成为传统家电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谷歌眼镜引发的智能硬件热潮方兴未艾。来自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预测,2015年国内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元。包括艾瑞咨询在内的分析机构更乐观地表示,随着智能硬件技术和传统家居行业相结合,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有望在短期内突破千亿元大关。
智能硬件被寄予引领消费升级的巨大期望,从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家电,通过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相结合,智能硬件成为传统家电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从行业应用的垂直层面看,智能硬件将为各行业提供约3万亿元的发展红利。
智能硬件也被视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方向。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刁石京此前表示,为了更好地构建“互联网+”的发展和创业创新环境,工信部将出台“智能硬件行动计划”等相关促进措施。
然而梦想和现实之间还有不小的距离。从目前来看,智能硬件炒热的只是概念。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秘书长张晖坦言:“智能硬件主要集中在健康和家居,虽然产品数量非常多,但是同质化比较严重,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比较少,产品功能比较单一,数据共享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那么,智能硬件厂商应如何突围,又如何在差异化竞争中寻找合力?
小众产品有“蓝海”
进行差异化竞争,最直接的思路就是通过小众产品寻找到新的蓝海。同时,还要捕捉到细分用户的精准诉求
“白菜价手机、白菜价手环、白菜价电视,简称智能产品老三样。”电子商务平台科通芯城CEO康敬伟说得颇为诙谐,“虽然从单一产品来说,有些做得不错,但都没有真正玩出新花样,时下很多企业都在追逐智能硬件市场的风口,想做最先‘飞起来的猪’,但并没有想得更远”。
进行差异化竞争,最直接的思路就是通过小众产品寻找到新的蓝海,比如用户意料之外的智能自行车。
今年7月,由久邦数码创始人张近东联合创立的700Bike便一口气发布了旗下4款城市自行车,售价2499元起,接下来乐视体育则在8月份推出了其劲趣品牌旗下超级自行车“鵟”,曲奇、BeginOne、Livall等初创团队也在此前推出了多款主打智能牌的自行车产品。
从功能上来看,智能功能几乎武装到了智能自行车的“每一颗牙齿”。张近东表示,其自行车全系列搭载显示屏,可以显示时速和里程等基本行车信息,同时内置的芯片还可以保持实时定位,随时同步数据到云端与手机APP相连,从而实现防盗预警。乐视体育智能硬件副总裁李大龙也告诉本报记者,乐视超级自行车引入了汽车常备的车载触控屏幕及中控台,包含指纹识别、摄像机挂载及控制、自行车对讲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电子按键控制车铃、车头大灯、车尾灯、转向灯。同时,乐视超级自行车搭载智能车锁,用户可以通过位于中控台的P挡锁定自行车,解锁则需要通过指纹识别和APP。从市场反馈来看,作为淘宝众筹的首款“盲订”产品(消费者在不知道产品的具体样子、价格和发布时间等情况下预定),700bike智能自行车筹得67万元,乐视体育的首批100辆智能自行车则在一秒内售罄,有49万用户参与了预约。
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方法之二则是找到细分用户的精准诉求。葫芦科技CEO杨勇表示,拿智能手机来说,单纯比拼硬件配制很难“杀”出一条生路。“葫芦手机选择了将智能硬件与情感要素结合,专门针对情侣市场推出了葫芦情侣手机。软硬件的全面定制化是核心亮点,例如在硬件上提供单独的按键,可实现情侣间的一键传送讯息等。此外葫芦手机深度定制的软件还可以对情感进行数据量化,包括提供情侣互动,随时了解对方的状态、动态以及所在位置等信息。”
“合力”寻找破局之道
除了硬件之外,产业链上下游也在“抱团”取暖,很多传统企业都在积极入局智能硬件。专家建议,还应加快基础技术能力的研发
迈向差异化竞争,仅依靠几款产品的突破还不够。康敬伟表示,“不能单做硬件,还要布局和构建平台”。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产业链上下游“抱团”才能取得合力。
从目前来看,传统制造企业心情比较迫切。海尔不久前与华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智能路由与芯片、移动智能终端与家电互动、云平台对接与数据共享、品牌建设等方面达成合作。上周又宣布与移动互联网产品与服务提供商联络互动成立合资公司。联络互动公司董事长何志涛表示:“智能硬件行业需要软件、硬件、服务、运营等多方面能力的完美协调,这并不是一家公司靠一己之力就可以实现的,合资公司成立后,我们首期将投入3亿元聚焦在智能硬件的开发上。”
此外,老牌代工厂商富士康也在通过资本介入等方式入局智能硬件,一方面,富士康向运动员可穿戴健身设备公司Lemonade Lab投资了580万美元,另一方面,还与阿里巴巴在杭州合作了“淘富成真”项目,有接近该项目的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淘宝众筹目前已向富士康推荐了超过200个智能硬件项目,其中已有数家获得富士康的投资和专利等支持。
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集成电路与软件研究部主任李婷看来,“合力”的形成也包括公共服务的提升,这才能真正从底层强化内功。“目前由于可穿戴设备等新型终端对核心软硬件技术产生了新的需求,需要加快基础技术能力的研发。同时,通过整合企业、科研院所技术力量加大对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的研究,支撑技术应用创新。通过培引人工智能骨干企业和创新团队,引领带动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