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家民营纺机制造企业作为样本来审视“中国制造”的现实和未来,是非常接地气的。通过深入采访,记者感到,实体企业,传统制造,民营草根,这3个关键词叠加出中国传统制造业芸芸众生的集体特征,他们的命运和现实生态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通过同和两次创业的努力,我们看到中国制造企业从“草根”向“大树”升级过程中的共性经历和历史贡献。一次创业,中国高效的生产率和占主导地位的全球市场份额,不仅降低了中国制造的产品价格,还迫使世界各地的工厂降低价格,与中国竞争。这最终受益的是全球消费者。二次创业,“中国制造”们回归产品本质,探索产业核心技术,提高高精尖产品的创新能力,希望用延续百年的恒心和毅力,成长为推动世界制造技术进步的核心力量。
理想很丰满,未来靠创造。目前,“中国制造”尚在夯实根基的过程中,有些共性问题值得特别重视。
“中国制造”应得到更多尊重和呵护。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尊重实体经济,悉心保护发明创造、钻研技术的工匠精神极其重要。社会应尽快告别一夜暴富的浮躁心态,回归到以实干创造价值的根本上来。
“中国制造”企业应有成熟心态。从业者需摆脱“靠天吃饭”和“短时投机”的心理,避免“机遇好时,点石成金,一拥而上;形势趋紧,大浪淘沙,一哄而散”。在浪高时要有“冷头脑”,在低谷时要有“平常心”,彻底告别粗放发展的心理依赖。
“中国制造”产业链上下游须协同创新、共铸精品。从原材料到通用设备,每一个环节的短板都影响到“中国制造”的最终质量;关键技术的突破,也需要上下游合力递进。此外,高素质的公共创新平台、产业服务平台,以及健全完善的市场规范和诚信机制,都须及早到位。
“中国制造”的传承发展应得到重点关注。企业家的高度决定企业的高度。塑造自主品牌需要“做百年企业”的胸怀和责任感。当下,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存在传承事业的难题。企业家的自身素质和理想抱负固然重要,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更是需要下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