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证”不是小事,而是事关经济发展、民生福祉、政府信誉的大事,必须全力冲刺,确保将可有可无的证明简到底、减到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端正态度,需要制度保障,需要技术跟进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频频曝出的奇葩“证明”,不断刷新着人们对“证明”的认知。“证明我未婚时未婚”、“证明活生生的人还活着”……个别政府部门和企业开出的冗长的证明清单,就连基层公安部门也忍不住吐槽“如此证明,多此一举”。不少企业经营者也深受其累,感慨“不是在办证,就是在去办证的路上”。
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的改革“先手棋”,更是改革的“牛鼻子”。今年以来,国务院已相继取消和下放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但在一些地方,“权力任性”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公章马拉松”仍让百姓跑断腿、磨破嘴,成为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影响干事创业的痛点。
简政也好,放权也罢,在基层群众和一线企业看来,落实的标准就是办事是否顺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简证”不是小事,而是事关经济发展、民生福祉、政府信誉的大事,必须全力冲刺,确保将可有可无的证明简到底、减到位。
百米冲刺,最重要的是态度端正。平心而论,必要的“证”是现代社会管理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但也有一些部门或单位的工作人员,宁可群众麻烦,也不愿多一句提醒;宁可群众多跑腿,也不愿与民方便,根子上是没有树立为民服务的思想。“简证”不是可选可不选的多选题,而是必须做出抉择的单选题。敬民之心多一分,为民之心多一分,很多证明便“不证自证”了。
百米冲刺,不可回避的是制度保障。当前,在各部门各单位要求开具的证明中,无罪证明、单身证明等算是比较常见的,“不扰民证明”等就有些匪夷所思了。证明的开具要求过于随意,不仅让办事人无所适从、苦不堪言,更削弱了有关部门的公信力。要想彻底取消所谓的奇葩证明,不妨借鉴清单管理模式,开出“证明清单”。清单之上,只列入不得不证明的内容。今后,群众办事只需提供清单之上的证明,清单之外的,一律不需提供。
百米冲刺,更离不开技术跟进。如今,大信息、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兴未艾。一些涉及民生、经济领域的重要信息,完全可以尝试多部门共建、共享、共用。用信息化手段链接“信息孤岛”,以后台信息的交换融合替代办事群众的往返奔波,节约服务对象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提高有关部门的办事效率。
总之,相关部门必须跑好“简证”的百米冲刺。“简”掉的是证,“放”下的是权,收获的是民心和发展。“简证”的最后百米,必须冲刺,必须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