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贵州省锦屏县,杉、松堆满了县内的大小山头,苍翠欲滴。“绿水青山,铺就了我们全面小康的‘金山银山’。”该县茅坪镇宰大村养蜂大户龙治学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据了解,龙治学近年来在林区饲养蜜蜂,年收入达3万余元。
锦屏县是我国南方杉木重要产区,素有“杉木之乡、林海之赞”的美誉。长期以来农民收入大半来自林业,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也为林业所占据。由于缺少科学规划,过度伐木严重破坏了锦屏的生态。
“碗口粗的杉木全被砍光了,不少山头光秃秃的。一到下雨天,泥沙俱下。天晴不几天,村里的水井就干了,吃水得到江边去运。”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锦屏县不少老人满脸无奈。
粗放的林业发展模式,不仅破坏了生态,也没有给锦屏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据统计,该县财政和林农收入连续两年负增长。
“这是一种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难以持久。”锦屏县林业局局长闵启利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此为契机,锦屏县分别于2002年、2007年连续两次实施林权制度改革,通过山定权、树定根,实现了人定心。成为山林主人的农民,“把林当菜种,把山当田耕”,走出了一条“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新路。2014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05元,比上年增长15.3%。
新世纪以来,锦屏县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人工造林等形式,有效增加了森林资源总量。与上世纪末相比,该县的林地面积增加了6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1.3%,活立木蓄积量达到760多万立方米。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林,林业结构由先前单一的“木头财政”逐步向多元化的生态经济转变。
近年来,锦屏县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将林业与扶贫资金捆绑使用,重点扶持村民发展精品椪柑、小香橘、油茶、中药材等品种,形成了林—菌、林—药、林—禽、林—畜及休闲度假旅游等多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林下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跨越。锦屏县已有5000多户林农“在林下”走上了致富路。目前,该县共建成核桃、油茶、小香橘等特色生态产业基地21万余亩,全县生态经济固定产值超过100亿元。
锦屏县淘汰了一批效益差的木材加工企业,高门槛地引进7家木材精深加工企业,林木产品由原木转向高端,经济效益大为提高。据介绍,高端的木加工产品均价超过了4000元,是以往的5倍。去年,该县木材加工业完成的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三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