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甘露,出生在江苏省邳县一个叫西甘山的小村里。在村里的学屋上学的时候,老师讲过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让我明白了亡国奴的可悲。日军在经历台儿庄的惨败后,于1938年4月下旬重新调整部署,转而进攻邳县。1939年,与八路军有了联系的姐夫于绍美说服家人,说带我去外边上学,便把我带到四十多里外的八路军驻地,我就参加了八路军。
刚到部队时,我在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先遣第一梯队独立营当勤务员。我给首长牵马,走累了,首长就把我抱到马背上。当时,《前卫报》的领导知道我读过书,就教我写日记,写宣传稿。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宣传工作,编过“火线小报”《红旗》。那时候编报纸,要自己采稿,自己编写,自己刻钢板,自己印,还要自己发,官兵们都喜欢看。
1942年到1944年,部队送我到沂蒙山“朱德青年学校”学习,参军时没有军装,到了沂蒙山当了“学兵”之后才发了军装。在学习期间,我参加了山东沂北金庄阻击战。那是和日本人直接打的,我们只有两个排三个班,大约四五十人。战斗打得很激烈,我们以少胜多,共打死鬼子和汉奸一百多人。指导员负了伤,连长叫杨中有,后来任炮兵团团长。首长很关心我,要队员保护好我这个“学兵”。
1944年,我从学校出来去了“前卫报社”。那时“前卫报社”归鲁中军区政治部,我主要做通联工作,收稿,退稿,写稿,刻钢板都要干。我与参加《解放军报》创刊工作的毕永畅一起工作过。1942年10月毕永畅任山东鲁中军区2团政治处青年干事,后来任山东鲁中军区政治部报社战地记者,还任过鲁中军区政治部《前卫报》编辑。
后来我还参加过几次战役。中原战役、开封战役、洛阳战役、豫东战役我都参加过,但没有参加打仗,只是做宣传动员工作。我教给战士们唱歌,激发出了士兵的战斗热情。淮海战役前,我从政治部调到连队。1948年底,在淮海战役后期,我在二营机枪连任连队副指导员,参与攻击碾庄。那时候,我们连有三挺机枪,还有盒子枪。
新中国成立后,我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从朝鲜战场回来后,我在泰安速成班学习两年。1953年,我转业到菏泽地区,1991年离休在家。
心底无私天地宽。离休后,我和老伴生活在刘庄社区,每天的娱乐就是看报纸。我今年90岁了,耳朵有点聋,但是眼睛还不花。我把好的文章剪下来,存着慢慢看。这些天,我看到报纸上刊登了不少抗战老兵的事,我都剪下来了。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我常常想起抗战时候的事。抗战60周年的时候,市里领导给我送来了中央军委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奖牌,还有中共菏泽市委、菏泽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奖牌。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多荣誉,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