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电动车,这辆由创新科技企业牛电科技开发的智能电动踏板车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大红大紫的。6月15日,名为“小牛电动智能锂电电动踏板车”的项目登陆京东众筹,亮相堪称惊艳:众筹开始不到5分钟,就筹款500万元,迅速达成项目目标;13分钟,筹资额突破千万元;一小时,突破2000万元大关。至6月30日项目截止日,总共卖出1.6万辆,筹得7200多万元资金,成为目前为止国内权益类众筹中募集最快、金额最大的项目,在世界上也能排到第六。
家住上海的谢珂卿是一名“玩车达人”。大学毕业后,他换过多个品牌的轿车,尽管不缺乏代步工具,谢珂卿仍然考虑再来一辆“酷”点的短途代步工具。6月份,他从专业论坛上听说了小牛电动车。
“不差钱”何必要众筹
和谢珂卿一样,许多人最先开始关注产品是因为其豪华背景。
北京牛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EO李一男是通信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传奇人物。这位曾经的华为常务副总裁、百度的首席技术官、中国移动12580的CEO,是产品最好的形象代言人,聚合了一大帮粉丝。产品团队中也汇聚了众多来自于Frog Design、Honda、小米等国内外顶级设计、汽车和互联网公司的“牛人”。
在资本运作方面,牛电科技也比较“牛气”——先后得到GGV、IDG、红杉、创新工场、真格基金等知名机构的投资,天使轮和A轮两轮融资总额高达5000万美元。
至于为什么“将自己归零”后用一辆电动车作为自己的最新创业项目,李一男说:“小牛电动车不仅仅是一辆电动车,更意味着未来的无限可能。”
至于为什么在“不差钱”的前提下还要采用众筹的模式,李一男表示,“这是与热爱生活的年轻人许下万份的约定,并希望用众筹的方式来实现这份约定。让众人参与实现梦想,最好的方式就是众筹”。
“高龄创业”的李一男经常被业界拿来与小米总裁雷军作对比。其实最相像的是小米和小牛的营销模式:传统的硬件制造和物流,进入门槛高、渠道耗资高、速度慢、风险系数大,而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数据流动,可以在线上实现供需之间的闭环,众筹方式更是把需求端前置,甚至能够实现零库存。小牛和小米还通过类似的电商渠道绕过了渠道门槛。
另一种说法是,小牛电动车试图超越行业标准、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制造业的尝试,是在“向特斯拉致敬”。
在大众的印象里,电动车是不怎么高端的产品,设计简单、价格低廉,常常被看做二三四线城市的出行工具,或者和送快递、送外卖等职业相关联。而小牛电动车主打的对象,显然不是这些对价格相当敏感、不在意续航里程、不惯用GPS定位的人群。
为了打破电动车的固有形象,团队从设计到制造都进行了创新。采用锂电池代替传统铅锌电池,实现了最长100公里的续航时间;采用合金钢材,使电动车瘦身为10公斤左右的轻盈体型;此外,博世电机、EBS电子刹车系统、ECU控制油路、GPS智能化防盗等资深玩家看重的配备,使电动车增添了“酷炫”的科技感。
到市场上走一圈就知道,价格分别为3999元、4999元的两款小牛电动车,并不像宣传中所说的那么“亲民、贴心”。比起市场上的普通电动车,这个价格几乎高出一倍。售卖前,公司曾在一些社区和测评网站透露过价格,对价格偏高的普遍质疑曾让团队感到很大压力。但产品出来后,反倒博得了一些玩友“性价比高”的评价。
卖产品还是卖生活方式
除了募集资金的数额,超出公司预期的还有消费者构成。公司根据众筹结果做了个消费者调查。结果显示,购买用户中目前通勤方式为电动车的占33%,用轿车通勤的用户数量,达到31%。
“调研结果让创始团队既惊又喜,小牛电动车对自驾车或者打车等高质量用户有较大吸引力,或许我们能打开一块与传统电动车截然不同的新市场。”在小牛公司产品总监胡依林看来,对于中高端用户群体来说,使用电动车作为短途出行工具,其实代表了一种新兴的出行理念和生活方式。
胡依林本人就是位狂热的骑行爱好者,有着10多年的骑行和改装经历。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他讲起自己的一个观察:他曾分别询问两位同在上海、收入相当的朋友,请他们推荐徐家汇好吃的地方。平时开车的朋友推荐的是港汇、日月光、新天地,吃的也就是些常见的饭店或连锁快餐;而骑电动车的朋友推荐的则是康平路上一家老上海菜的餐厅,离他们自己住的地方很近。胡依林据此得出结论:开车人首先关注的是好不好停车,骑电动车的人关注的才是好不好吃。
公司还从用户调查中获得了其他信息,目前吸引用户购买小牛的前3条原因,分别是电池续航、制造工艺和智能系统。其中,新增的轿车通勤用户外观设计多于智能化需求,而对有电动车使用经验的用户来说,智能化需求大于外观设计,这为公司未来改进产品提供了方向。
被赋予智能化和科技感的电动车,与其说是一种产品,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一认知也增添了互联网营销、“粉丝经济”的玩法。众筹限量版的小牛电动N1仅在京东众筹平台出手一次,此后将永不发行;用户得到限量版复古头盔和限量版小牛电动T恤;在手机上下载一个APP,就能了解电动车续航、电量、车速、天气等基本情况。
谈起这次众筹,30岁出头的市场副总裁张一博挺满意。让还没真正见到、摸过、骑过的用户愿意掏出一笔不小的费用来支持产品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这对之前曾在小米负责电商和营销策划的张一博却算是驾轻就熟。“和传统电动车行业做硬广告不一样,很长时间内我们公司还是愿意尝试一些好玩的互联网营销方案,在公司初创阶段往往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找到痛点是否就能赢
电动车要解决的一个痛点是交通拥堵。以上海市为例,人均道路面积为3.5平方米,市中心约有50%的车道上高峰小时饱和度为95%,全天饱和度超过70%,堵车成为家常便饭,电动车可以大大提高短途出行效率。
目前,中国电动车市场的保有量约为2亿辆。胡依林作了个大胆预测,未来几年电动车以及可能具备电动车消费意愿的客户群体可能达到4亿人,形成万亿元级市场。
目前市场已有不少试图解决拥堵和污染问题的新型产品,在今年也热得发烫。Segway体感车从两轮增加了三轮产品,特斯拉全球热销,丰田即将推出首款氢燃料电池车Mirai,称续航将超过500公里。然而考虑到实用性问题,许多产品销量有限。
对于小牛来说,树立新奇酷的形象容易,但真正要实现量产、打开销量,还面临许多成长的烦恼。
与小米可以基于手机完整的生产链把生产环节外包出去不同,由于电动车缺乏完善、高效的产业链,小牛只能自建工厂,这可以带来更好的品质服务和更灵活的渠道控制,但也意味着巨大的成本投入。
生产能力的有限,构成了扩大销量的瓶颈。胡依林告诉记者,目前厂房每月最大生产量在10万台左右,甚至只能拒绝一些来自“与品牌定位不符”的用户订单。
增强售后服务能力是当务之急。今年以来,公司通过签约一些现成的非机动车服务点,将线下售后服务点数量迅速拓展到1400多家,但和目前一些市场占有率居前的行业公司仍然有差距。数据显示,2014年,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爱玛电动车有超过3000家的专门服务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