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创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8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新意中看门道
□ 安 之

国产手机在技术、模式和市场上的开拓求新,在诸多赚足眼球的话题之外,更折射出整个产业的成熟。

一方面,产业集中度迅速提高,“中华酷联”时代上千家手机制造企业,已在残酷的竞争中淘汰到几十家。“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开始体现出来,即使在低线市场和农村这样以往山寨机最“活跃”的地区,如今也随着大厂商们的渠道下沉而被知名品牌所取代。大量低端机厂商的被淘汰,让中低端消费者依然可以使用到体验相对更加流畅稳定的产品,这也为移动互联网应用向下拓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国产手机的品牌意识有所增强,营销策略都趋向于成熟,饥饿营销、粉丝经济和病毒式传播逐渐屡见不鲜。营销上的创新,意味着它们开始有意识地摆脱单纯的“价格战”,开始力图以多元化的卖点为自己寻找更大的盈利空间。这几乎和电商从“拼价格”到“拼物流”、“拼服务”的策略如出一辙,都是产业从依靠资本野蛮生长向冷静思考未来路径转变的写照。

不过,笔者在采访多位业内专家时也听到了一种普遍的担忧:手机终端现在就像是一块香气扑鼻的蛋糕,不管互联网企业还是家电厂商,谁都想扑上来咬一口。但用户体验却并非仅靠几个概念的打造就能保障。眼下的“热闹”未必就能承接明天的“精彩”,种种创新究竟是噱头还是真正意义上的提升,还要看随后的市场的真实反映。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