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整个7月,各地几乎排满了各家厂商的新品发布会,其中声音最响亮的当属国产手机。
国产手机们的“底气”显得理所当然。来自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国产智能手机出货1.26亿部,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41%,从份额看,小米、华为分列第一、第二,苹果排名第三,VIVO则取代了三星排名第四。
但形势并非一片大好。一方面,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开始进入“平台期”。来自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国内智能手机市场规模缩水4%,6年以来首次出现下滑,中国90%的智能手机普及率甚至超过了美国和欧洲市场。另一方面,随着运营商对终端厂商的补贴越来越少,手机厂商们也面临着销售渠道的进一步变化。
更大的压力则来自“赔本赚吆喝”的恐慌。根据工信部《2014年手机行业发展回顾及展望》显示,2014年手机行业平均利润率为3.2%,低于电子制造业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坦言,长期以来,瞄准中低端,强调性价比是国产手机的主要战略,但低价带来的低利润将制约手机厂商的长远发展。以创新寻求“加速度”成为国产手机厂商的新选择。
新技术:瞄准重度用户
移动互联网有句名言:站在风口,猪都会飞。但在通信专家、飞象网总裁项立刚看来,对于国产智能手机厂商来说,这个风口已经过去了。“技术积累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创新的力度决定了它们未来能走多远。”
技术创新体现在哪里?项立刚告诉记者,芯片速度、电池续航能力和存储空间的拓展是技术创新的基本方向。比如华为通过应用自主研发的麒麟芯片,实现了定价的自主权;OPPO的闪充技术,充电5分钟可用2小时,1.5小时就能为手机充满电。但仅仅是这些基本方向,对消费者来说,并不足以构成差异化的“卖点”。在这个夏天,包括“全网通”和“指纹识别”等一系列技术开始成为中低端手机的“突破口”。
拿指纹识别来说,它曾经是包括苹果、三星、HTC等品牌“定义”自己高端手机的重要“标签”,可以让用户实现快速解锁、快捷支付等功能。但在今年7月,国产手机厂商“你方唱罢我登场”,先是国产手机小辣椒宣布将推出售价699元的指纹手机,奇酷表示自己899元的大神NOTE3才是“全球首款千元指纹手机”,随后,中兴发布999元的指纹手机威武3,一加创始人刘作虎宣称“一加2”为“全球最快指纹识别智能手机”。
在全网通方面,小米发布了小米Note的全网通版本。乐视移动公司总裁称,将在8月推出支持移动、联通、电信的乐视超级手机全网通版本,而售价保持原价,已售的乐Max和乐1 Pro均可通过软件升级到全网通。联想旗下互联网手机品牌ZUK也从一开始就支持全网通,CEO常胜说,“全网通成本会提高10美元,但对于用户来说,就可以不用为更换运营商发愁,哪家资费便宜换哪家”。
手机厂商们的技术创新为何如此集中?从根本上来讲,这些创新都是为了提升移动互联网重度用户的体验。指纹识别,最大的用途在于便捷的移动支付,这显然和国内移动互联网包括打车、餐饮等一系列O2O服务风生水起直接相关。全网通则方便了用户更换运营商。
不过,消费者是否买账,还是未知数。项立刚表示,曾被国产厂商青睐的双摄像头拍摄和裸眼3D,如今都因为市场反映不佳而销声匿迹,“创新看起来很美,但是否有效,还得靠市场说话”。
新模式:谋求增值盈利点
石家庄的电脑工程师许昱告诉记者,他是个忠实的“米粉”。“我家有两部小米手机、两个小米盒子、小米路由器,甚至小米自拍杆、体重秤和无线门铃。因为小米手机之间发短信不要钱,智能家居产品总有个匹配问题,你买一个牌子的,关联起来就比较方便。”
在千千万万个许昱身上,“小米模式”奏效了。对于小米来说,其实就是通过众多智能硬件来构建一个优势生态,通过模式创新来建立黏性,一方面在智能家居上提前布局,一方面通过设备的彼此相通来提升销量,进一步降低成本获取利润。
和小米相比,另一家炙手可热的互联网手机新品牌乐视,则是通过“搭售内容”来建立自己的生态链。6月初,乐视宣布与中国联通合作推出4G联通定制合约机,购买者可以获得每月6G的免费4G流量,用以定向观看乐视的视频内容。乐视移动公司总裁冯幸表示:“与运营商合作,正是因为乐视的内容和应用,对无线流量有巨大的需求。”
除了小米和乐视这样言必称“生态”的互联网手机厂商外,模式创新还体现在销售渠道的变化上。7月27日起,大神NOTE3在天猫首发,和以往不同的是,天猫整合了淘宝众筹、农村淘宝、“行走校园”等阿里生态圈资源为大神定制了创新的营销模式。
市场研究机构IDC中国研究总监王吉平表示,过去,中国智能手机的客户忠诚度并不高,想要获得新的竞争力,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要在整体运营模式上有所突破,“拴住”用户的心。而在通信行业资深分析师曾韬看来,从未来的营销模式创新来看,手机企业还应投入更多精力针对特定用户的细分市场,在市场整体增速下降的情况下,寻找“蓝海”突破。
新市场:建立海外竞争力
国产手机厂商的野心勃勃,让印度市场一片硝烟弥漫。金立宣称去年在印度市场出货量超过400万部,VIVO在印度每个邦找到了不同的一级代理商,一加则与亚马逊印度达成了独家合作协议。在生产方面,华为已获得“准许在印度开展手持设备制造业务”的生产批准,小米也明确表示将在印度制造手机,它们都在和包括三星与印度本土品牌Micromax在内的海外对手短兵相接。
国内厂商对印度市场的热情来自于新兴市场国家的海量潜在用户。来自IDC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高达84%,而功能机仍占据手机整体市场71%的份额,与三四年前国内市场相似的格局让手机厂商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印度正是国内手机厂商开拓新市场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在巴西、东南亚等移动互联网快速拓展的国家和地区,同样不难找到国产手机厂商的身影。7月下旬,小米与互联网专车企业Uber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合作推出了“小米NOTE即时配送”,顾客下单后,最快几分钟就可以由附近的Uber专车送货上门,这一营销活动在社交网络上迅速成为话题。
另一些厂商则将目光投向了欧美成熟市场。刘作虎告诉记者:“一加60%至70%的销量来自海外,除了印度外,我们的另一个主要市场是欧美。2015年,一加手机的销售目标是至少卖300万部。”他透露,一加将在10个城市开设线下体验店,其中国内只有北京的一家,海外则有印度两家、欧洲四家、美国两家和印尼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