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8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醒低龄留学潮
□ 韩 叙

出国留学并没有错,但没有做好准备就送孩子出国留学是大错特错

日前,在美国加州开庭的一宗中国留学生凌虐案震惊了世人。两名年仅18岁的中国留学生涉嫌非法绑架两名中国同学,面临包括折磨、绑架、殴打在内的6项指控,另有多位留学生在旁“参观”。按照当地法律,这些孩子最高可判终身监禁。值得注意的是,这起案件牵扯的留学生都是高中生,年龄平均在14岁到20岁之间,其中大多数为未成年人。

整个事件不啻为一个悲剧,其中有几个细节值得反思:

第一,多位中国涉案小留学生的家长觉得“很委屈”,自己的孩子只是在场但并没有动手,因此对指控和通缉表示不解。

这凸显了留学生以及家长对美国法律的无知。按照当地法律,所有涉案人员不管动没动手,都视同犯下其中最严重的罪行。其次,非法拘禁和绑架属于重罪。第三,案件牵扯到性暴力,即便是未成年人的性暴力也是重罪。也就是说,所有涉案留学生都触犯了三条重罪。

谈及此,就不得不说一说出国留学的准备工作了。通常,孩子出国,家长们都会做不少功课,不过以吃穿用住行为主,至多会关心当地的习俗,很少有上升到法律层面的,此事恰恰给家长们敲响了警钟。

第二,整个事件的起因是几个女孩为了男生争风吃醋。这在情窦初开的年纪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最终演变成恶性刑事案件就不正常了。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其归于道德底线的问题,但从更深的层次讲,还是心理问题造成的恶果。

涉案孩子出国的时候年龄还很小,也就十三四岁的样子,心智远未成熟。这个年纪正是孩子们的叛逆期,他们有无限的潜能,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同样不愿意受约束,“天不怕地不怕”。在国内,孩子们生活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在家有父母的指点,在学校有老师的教导,大多数孩子都能在成人的陪伴下安全走出叛逆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而低龄留学的孩子则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他们被“空降”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甚至长期生活在寄宿家庭中,孤独感、压抑感被青春期的躁动急剧放大,如果此时缺乏有效的心理疏导,更易形成偏激的行为模式。

说到底,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教育的缺失。好吃好喝地养着孩子,甚至省吃俭用供其出国留学,只是家长责任的一部分,教育同样是为人父母的天职。而教育范畴里,价值观的形成比知识的摄取更加重要。即便是不能陪同孩子一起出国,家长至少也要通过不同方式保持沟通,从其日常生活中传递的信息来分析、帮助、鼓励孩子。

第三,相比于是否送孩子出国留学,能否合理择校是关键。比如涉案的“牛津高中”,其实只是借了个牛津的名儿,和牛津大学一点关系也没有。据媒体曝料,它只是一个台湾家庭开办的私立高中,主要面向中、韩等国家招生。该校140名学生,大多来自中国大陆。

从本世纪初开始,国内就掀起了低龄留学潮。随即,很多国家的私立高中都纷纷提高收取中国学生的比例。还有不少“国际学校”紧抓“商机”,瞄准渴望送孩子留学的“小白”家长,妄图大赚一笔。对于这类学校来说,营利才是第一目的,教育只是为营利服务的,教育质量根本无从谈起。何况,学校里的孩子大多是中国人,指望孩子在这样的学校学习语言,融入当地社会,怎么看都是痴人说梦。

出国留学并没有错,但没有做好准备就送孩子出国留学就是大错特错了。这些触犯法律的熊孩子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没有做足起码的功课,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则是家长之过。美国司法部门这狠狠的一板子,打醒的不该只是他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