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归来》已成为暑期档的一个“现象”,希望有更多“大圣”能够从中获得经验
从排片率不足10%到票房8亿,将好莱坞大制作《功夫熊猫2》创下的动画影片国内票房纪录远远抛在身后,国产影片《大圣归来》在暑期档的表现可谓一场“华丽冒险”。对于诸多“非大片”的国产电影来说,这或许可以成为突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重要参考。
在新浪微博搜索《大圣归来》,一个话题引人注目:大圣归来自来水。无数年轻的观众将自己比喻成“不请自来的水军”,笔者有一位动画界的年轻朋友甚至搞起了微博抽奖,将自己制作的“大圣”明信片和手机链,免费赠送给看这部电影的观众。
平心而论,《大圣归来》距离经典尚有距离,无论是人物设定还是情节设置,都能明显看出好莱坞动画电影的影响,一些视觉效果则受限于制作经费不足。但它依然调动起观众巨大的热情,这种精气神儿究竟从何而来?
一方面,来自于观众对国产全年龄动画长片的巨大期待。无论是早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还是后来的日本与好莱坞的动画“舶来品”,都培养起了一大批动漫爱好者,他们对动画这种表现形式本身抱有好感,也具有足够的消费能力。但诸如《喜羊羊灰太狼》等国产动画长片一直以来针对的是低龄观众群体,而《魁拔》之类的动画长片则在情节和人物等方面存在“硬伤”。《大圣归来》在成熟度与完成度上,确实是国产动画长片的一次突破。大圣的成功,因此被称为是动画爱好者们的“报复性观影”。这种观众热情,将让未来诸多“靠谱”的国产动画长片受益。
其他国产类型电影们更能受到激励的,则是口碑营销对《大圣归来》带来的巨大成效。对于知名版权和演员个人的痴心粉丝对作品的评价往往停留在一边倒的赞美上,而凭借口碑,作品会得到更为深入与全面的解读,显然更容易影响普通路人的消费选择。能够通过口碑营销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这对于整个国产电影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这意味着,除了迎合市场热点的综艺或粉丝电影,和诉诸于“视觉暴力”的特效大片之外,扎扎实实不玩噱头的作品也同样有机会得到市场的认可。不过,参与制造口碑的多半是年轻观众,想要得到他们的热情,就要有他们能够接受的互动方式。《大圣归来》制作团队的一系列访谈都带有鲜明的平和与自嘲的态度,而不是不切实际的空谈梦想,这种发言“姿势”显然更能被年轻群体所接受。
此外,《大圣归来》还探讨了影片衍生品二次创收的可能性。在影片公映中期,片方就通过社交网络展开了征集网友周边制作方案的活动,并且随后通过淘宝众筹平台进行了多款周边的预售,包括U型枕、变色伞在内的一系列周边产品都颇有创意,也在销售中被短时间“秒杀”。和国外同行特别是日本同行相比,国内影片通常不大重视周边开发,即便制作出一些周边,通常情况下也仅在影院销售,数量也比较单一。《大圣归来》的经验表明,社交网络能够提供创意支持,并将创意同样作为口碑营销的一环;网购渠道能够有效地汇聚碎片化的需求,众筹模式则能够为体察这样的需求留足“提前量”。更多影视作品可以从这几点上入手,通过周边制作为自己制造更多话题和收益。
《大圣归来》已成为暑期档的一个“现象”。衷心希望有更多“大圣”能够从中获得经验,一路向上,共同创造出中国电影市场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