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8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业部专家认为
猪肉供应保障足 暴涨行情难续演
本报记者 乔金亮

针对猪价持续上涨情况,日前农业部组织生猪市场预警专家组对猪价上涨原因和后期趋势进行了分析研判。8月5日,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向《经济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猪价呈恢复性和补偿性上涨,后期生猪出栏平稳、市场供应有保障。近期猪价的恢复性上涨,是市场机制调节的结果,有利于养殖户减亏增收,也有利于后期增加供给、稳定市场,因此,对生猪市场运行,要密切关注但不宜轻易干预。

生猪产能持续调减

今年以来,生猪产能持续调减。据农业部监测,全国4000个生猪养殖村6月份生猪存栏716.24万头,同比下降10.3%。生猪存栏已连续9个月环比下降,能繁母猪存栏已连续22个月环比下降,分别比前4年同期平均水平低13.1%和18.3%,均处于2008年以来最低水平。此外,生猪养殖的环保问题日益得到重视,南方和沿海发达地区对禁养区内养殖场进行拆迁,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生猪产能调减力度。

“生猪产能持续调减,是养殖环节较长时期亏损后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农业部生猪市场预警专家组成员张学彪表示,由于猪价连续低迷,2014年年初以来我国生猪养殖普遍处于亏损状态,打击了养殖户信心,导致部分养殖场户破产退出而大幅调减产能。据监测,2014年平均每出栏一头商品肥猪亏损110元,按全国全年出栏7.35亿头生猪计算,养猪业共计亏损809亿元。

后期生猪供求处于紧平衡

农业部生猪市场预警专家组成员聂凤英认为,从供求形势看,未来几个月生猪产能仍然维持低位调整,出栏保持平稳,而下半年是畜产品消费旺季,需求会有所增加。因此,预计后期生猪供求大体处于紧平衡状态,猪价仍将处于周期性上涨通道,中秋、国庆期间受季节性需求拉动,阶段性涨幅可能会稍大一些。但随着生猪产能调整基本见底,后期如不发生重大疫情,市场供应有保障,不必过于担心保供给问题。

为何后期供应有保障?专家从三方面做了解释:一是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环比降幅连续4个月呈收缩态势。二是春夏仔猪补栏积极。据监测,仔猪价格从2月份第3周开始已连续上涨22周,累计涨幅59.8%。三是淘汰母猪量明显下降。据对全国4个主要淘汰母猪屠宰基地监测,6月份共计屠宰淘汰母猪6.74万头,环比下降26.7%,比3月份母猪淘汰高峰期平均水平收窄了59.8%,连续3个月呈下降态势。

不会出现2011年的暴涨行情

“与2011年猪价暴涨相比,目前猪价上涨有两点不同。”农业部生猪市场预警专家组成员朱增勇说,“一是价格水平和涨幅不同。据监测,2011年猪肉、活猪和仔猪价格分别涨至每公斤30.39元、19.75元和37.24元,均高于目前价格;猪肉和仔猪价格累计涨幅分别为32.3%和98.4%,也高于此轮涨幅。二是养殖效益不同。2011年猪价上涨期间,生猪养殖始终处于盈利状态,而此轮猪价上涨生猪养殖刚刚扭亏为盈。”

专家认为,今年猪价上涨的内在基础和外部环境与2011年有明显变化,不会出现类似2011年的暴涨行情。主要因为:一是今年以来生猪疫情平稳,按近年来生猪生产波动规律,生猪出栏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二是成本推动因素影响小。2011年生猪价格进入上涨通道前,连续3年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累计涨幅60%,而2012年以来玉米价格平稳略降。三是供给保障能力增强。2013年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比重达到40.8%,比2007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这有利于提高良种繁育水平和生猪养殖效率,稳定生猪供给能力。四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消费需求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这与2011年GDP增速达9.5%的经济环境有很大不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