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煤炭价格的小幅回暖,并非煤炭销售量和产能利用率共同提升的结果,也没有带来利润率的提升。因此,煤炭价格回暖恐怕只能是昙花一现,未来依旧承压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煤炭价格出现小幅回升,引发市场对煤炭价格筑底回暖的预期。分析认为本轮煤价维持低位调整呈现出三个特点,意味着煤价仅仅是季节性短期回稳,未来依旧承压。
一是只见价格企稳,未见交易量提升。一般来说,量价齐增才是良性循环的开始,但近期煤价回稳并不是销量提振的结果,主要是供给方神华等大型煤炭企业保价护盘的结果,煤炭需求依旧疲软。
二是只是去库存,未影响到产能利用率。每年5至6月是电厂迎峰度夏补充库存的时候,借助季节因素保价,为的是提振煤炭企业生产积极性。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011年以来煤炭库存持续高位,时至今日能让煤炭企业消化部分库存已属不易,庞大的库存压力没有解决,提升产能利用率更无从谈起。此外,今年南方水电出力提升,火电份额受到限制,产能利用率不升反降。
三是只带来收入,难创造利润。虽然价格回稳,但依旧在盈亏平衡点之下,此时订单“食之无肉,弃之可惜”。卖得出去,则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卖不出去,不但是存货跌价,还要考虑相应的储藏成本、自燃消耗等因素。因此,无论销路好坏,都难创造利润。
没有销售量、产能利用率、利润率的提升,煤炭价格回暖只能是昙花一现,经济周期使然,未来依旧承压。
其实,2014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已出台了一系列“限产能、紧进口、控产量、减负担”措施助力煤炭行业脱困,但各类政策也只能从优化外部环境、提升准入标准、进行总供给调节方面发挥作用,煤炭行业的真实拐点依然要等待宏观经济回暖带来下游需求的提升。在此之前,限产降库存,压降产能,严格控制成本,争取明哲保身是关键。
十年磨一剑,经历了“资源为王”到“为资源亡”的周期轮回,煤炭企业应建立跨周期经营、互补性经营理念。跨周期经营重在管理产能、收放节奏,以提升使用效率为前提规划产能,盘活资产;互补性经营重在开发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盈利点,降低周期性靠天吃饭的风险,提升逆周期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