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7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上半年淘汰185家污染企业
从企业登记、项目审批两大入口确保禁限项目“零准入”

本报北京7月20日讯 记者杨学聪从北京市经信委获悉:北京退出污染企业的步伐正在加快。自2013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启动至2014年底,北京已累计退出污染企业680家;今年上半年又退出185家,预计到今年年底,累计退出企业将超过千家;明年年底,将提前一年完成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退出1200家企业的任务。

据了解,北京在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水耗的“三高”行业;因地制宜推动协同发展,探索组团转移的新模式;发挥“智能制造”业的抓手作用,加快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北京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说,过去的几十年中,北京曾经追求过“大而全”的产业发展模式,“城市病”随之而来。因此,“必须转换经济发展模式,走集约、绿色、循环发展的道路。疏解是为了破解城市病,是为更好发展让出空间和资源。”

产业调控的标准何在?张伯旭表示,北京将以《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和《北京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为红线,调控产业增量和存量,强化市区两级协调配合,从企业登记、项目审批两大入口确保禁限项目“零准入”,不符合首都功能的行业和生产工艺坚决退出。

下一步,北京市经信委还将会同发改委修订新的禁限目录,按照“只紧不松”的原则,完善现有条目、增补新条目、扩大条目禁限范围、调整条目适用功能区。

在淘汰污染企业的同时,北京也在京津冀区域内探索产业对接、协同发展的路径,河北三元工业园就是京冀协同的典型。2016年,设在河北新乐市的河北三元工业园即将投产,计划年产4万吨婴幼儿配方乳粉以及25万吨液态奶,成为综合乳制品研发生产基地和物流中心。

除河北三元工业园外,张北县庙滩产业园IDC项目、北京现代四工厂等多个项目都是产业对接的成果。张伯旭表示,未来北京还将围绕京津冀一体化推动组建大数据、可穿戴设备、健康医疗、工业机器人、通用航空等领域的产业联盟,推出一系列关键技术和重大专项成果转化平台,优化产业布局,担当起北京在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中组织者和引领者的职责。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