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7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州沿河:
生态富民 一石二鸟
本报记者 王新伟 通讯员 文 波

“铁皮石斛怎么会种在树上呢?”面对记者的好奇,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铁皮石斛中界种植基地负责人邹书文不免有些得意。

在基地办公室背后的山林里,700多亩林木上缠着石斛。“这是我们开发的仿野生种植、采摘的鲜石斛枝条,可卖到7000元一公斤呢。”邹书文介绍说。

作为沿河打造的生态产业,铁皮石斛基地仅是其中之一。2014年,沿河成为铜仁市唯一一个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沿河提出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发展战略,从机制优化、产业布局等方面展开探索。

沿河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建立排污许可、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配套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打造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沿河对森林、山岭、荒地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进行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切实堵住农村生态破坏源头。

沿河立足生态优势招商引资,引进一批环保型、资源节约型项目落户。沿河按照山区新型工业、山地现代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相融合的方式,引进了40多家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农业和第三产业则进一步突出重点,生态畜牧业、生态茶叶、生态烤烟、生态果蔬药等4大主导产业成为重点培育对象,并在发展山羊、麻阳河食品等为主的农特产品商标品牌战略取得突破。

沿河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快官舟山羊科技现代农业园区、沙子空心李省级现代高效农业园区、谯家茶叶核桃省级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围绕生态畜牧业、烤烟、茶叶、果蔬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目前,全县存栏山羊30余万只,出栏山羊27.29万只,人工种草11.5万亩。

南庄过去是典型的石漠化穷村,经过综合治理,已发展了空心李1200余亩,年产值达500余万元。同时,该村还实施了农旅结合的产业转型,每年农家乐收入可达100万元左右。

谯家镇煤矿由于多年来过度开采,生态和地质遭受巨大破坏。为推进矿区产业转型,该县大力发展茶叶、核桃等生态农业和生态畜牧业。谯家镇党委书记高仕周介绍:“全镇积极发动群众从地下的‘黑色银行’转化为地上的‘绿色银行’,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今年,全镇预计增收1.2亿多元,人均增收6000多元。”

蓬勃发展的生态产业,不仅使群众增收致富,而且保护了生态环境,使生态、产业一脉相承,良性发展。

沿河县还争取到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天保工程、防护林体系建设和石漠化治理等项目,共计投入资金4500万元,加快生态林地建设,使1万亩水土流失严重的土地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平衡基本恢复。

“沿河的未来,就是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既要加速发展,更要绿色发展;既要同步小康,更要生态健康的理念。”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任廷浬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