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环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7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切忌“了犹未了”
连 俊

希腊债务问题与伊朗核问题谈判,两件事在上周都“千呼万唤”后有了结果。协议的达成通常意味着风险的降低和机遇的出现,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自然有益。

13日上午,经过17个小时彻夜谈判,欧元区领导人最终就希腊债务问题达成协议。16日凌晨,希腊议会通过一揽子“以改革换救助”法案,其中包括希腊政府13日与债权人达成的协议以及相关改革措施,从而为希腊获取第三轮救助贷款创造了条件。16日,欧洲央行召开货币政策会议,决定在一周内把对希腊银行的紧急流动性援助(ELA)上限提高9亿欧元。这对希腊银行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

持续多日的危机暂告解除,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命运看上去也得以避免。不过严格来说,希腊所面临的危机并未从根本上解除。短期来看,希腊能否充分落实新协议中的承诺,债权人与希腊之间的信任能否重建,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否则的话,危机隔三岔五卷土重来,并非危言耸听。15日,希腊公务员工会和药店业主举行全国性罢工反对新救助协议,为问题的彻底解决蒙上了阴影。

相较于希腊,伊朗核问题谈判协议的达成要让人乐观得多。14日,伊朗核问题六国与伊朗达成了历史性全面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协议。分析认为,协议的达成不仅有助于缓解伊朗面临的经济压力,而且在西方制裁解除后,伊朗所拥有的丰富油气资源,将使其成为全球重要的新兴市场,并对国际能源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伊朗外长扎里夫在称协议的达成是“历史性的时刻”的同时,也谈到协议“并不完美”。这也提醒着当事方,在协议落实过程中,各方仍需妥善管控分歧、化解矛盾。

其实,无论是希腊问题还是伊核谈判,当事者更应把握住协议达成后所形成的解决深层次矛盾的机遇,否则一旦形成“了犹未了”的局面,更加麻烦。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