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让我们说说清凉的物事。
中国人喜欢丝绸,尤其到了夏天的时候,轻薄凉爽的丝织品更被人推崇。在古代,不少国家干脆将中国称为“赛里斯”,即希腊语中丝的意思。从公元1世纪起罗马人就开始狂热地迷恋着从帕提亚人手中转手取得的中国丝绸,当时的罗马人甚至相信丝绸是从树上摘下来的。埃及历史上著名的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也是个丝绸爱好者,曾被记载穿着丝绸外衣接见使节。
虽然丝绸美丽出众,但它同样也娇贵易损,不便于保存。相比青铜器、金银器、瓷器等文物藏品,现存世的丝绸类文物藏品少之又少。所幸的是,至少还有像素纱襌衣这样被称为世界上最轻薄的衣服的存在。
从马王堆出土、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素纱襌衣(襌,也写作褝,音dān,是单衣的意思。),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一件衣服。
重量仅为49克的素纱襌衣,是马王堆汉墓随葬物品中最为引人关注的一件文物。除去较厚重的衣领、衣袖、衣襟缘边的绢,这件衣服的重量只有20多克。正如古人形容的“轻纱薄如空”,其质地及纺织技术都让现代人称奇。
这件襌衣的主人是辛追,2000多年前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妻子。襌衣用纱料制成。纱,是我国古代丝绸中出现得最早的一种,因襌衣无颜色,没有衬里,出土谴册称其为素纱襌衣。素纱襌衣每平方米纱料仅重15.4克,并非因其织物的孔眼大,空隙多,而是纱料的旦数小,丝纤度细。丝织学上,每9000米长的单丝重一克,就是一旦。旦数越小,则丝纤度越细。经测定,素纱禅衣的蚕丝纤度只有10.2至11.3旦,而现在生产的高级丝织物还有14旦,足见汉代缫纺蚕丝技术的工艺水平。
人们对于素纱襌衣价值的印象大多是因为轻薄。湖南省博物馆专家介绍,素纱襌衣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印证了古籍上所记载的汉朝发达的丝绸制作工艺。2000多年前,只有中国掌握了丝绸的制作技术,丝绸之路由此兴盛。但是当时的丝绸水平究竟发达到何种地步,一直只是古书上记载的“薄如蝉翼”,缺乏实证,因此有人认为这只不过是文学夸张。马王堆出土的包括素纱禅衣在内的100多件精致的丝绸制品,成为最好的证据。
最近,南京云锦研究所展出了一件复制的素纱襌衣。专家们耗费了13年时间才等来了材料。由于现在的蚕宝宝比几千年前的要肥胖许多,吐出来的丝明显要粗、重,所以织成的衣物重量也就重多了。于是,专家们只好将蚕“退化”,用小巧苗条的蚕宝宝吐出的丝复制素纱襌衣,但最后的成品仍比过去重了0.5克,重49.5克。这件薄如蝉翼的复制品,和原件一样,叠起10层仍可清晰看报纸。虽是复制品,也弥足珍贵。
这件衣服该怎么穿呢?《诗经·郑风·丰》云:“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在人们的想象中,辛追可能会在色彩艳丽的锦袍外面罩上一层轻薄透明的襌衣,使锦衣纹饰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不仅增强了衣饰的层次感,更衬托出锦衣的华美与尊贵,使女子迎风而立,徐步而行,飘然若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