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法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7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制造强国需夯实 职业教育基石
本报记者 李 哲

6月3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职业教育法的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询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资委等部门负责人一起,回答了多位委员就职业教育发展所提出的问题。

据了解,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共有职业院校13300多所,在校生近3000万人,每年毕业生近1000万人,累计培训各类从业人员2亿多人次。通过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就业创业、保障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国家对高技能人才日益重视,但总体上来说,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同度仍然偏低,在择业、升学、报考公务员等方面存在诸多政策限制和歧视,例如不适当的唯高学历要求等。政府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何具体思路和行动?”严以新委员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针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回答,“职业院校毕业生相比较而言,学历是偏低的,确实存在着政策方面的障碍”,接下来将主要做好加大宣传、强化培养、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和使用政策、加大激励表彰的力度等四个方面的工作,来改变“重学历轻能力,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

尹蔚民介绍说,重点是要把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完善起来,真正提高证书的含金量和社会公信力,突破年龄、学历、资历和身份的限制,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使职业资格证书能够成为人才评价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

办学经费是发展职业教育不可回避的硬条件,对此,黄伯云委员提问: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事实上,这个要求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导致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水平低、整体办学条件不足。财政部将如何采取督促举措,使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以促进职业院校在办学条件上达到基本的标准?

“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投入职业教育的经费是2213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4.8倍,年均增长25.1%,其中2013年中央财政投入了233亿元,增加了13倍,年均增长了43.6%,中央财政投入增加得还是比较快的。但是尽管如此,目前一些地区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仍比较落后。”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回答。

制定生均标准是解决职业院校投入水平偏低、总体办学条件不足的一个有效措施,中央也通过改革示范校项目、建立奖补机制、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等办法来推动地方落实。下一步,政府还要继续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并创新投入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PPP、捐资激励等制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楼继伟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至5月的执法检查是职业教育法施行19年来首次开展的执法检查,而本次联组会议专题询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围绕执法检查报告开展的询问,这既是对执法检查效果的强化,也是对专题询问方式的丰富和发展。相信通过如此有力的工作推进,职业教育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助推我国早日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