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宽幅震荡,6月份前半月沪指高歌猛进,后半月行情则急转直下。一时间,市场多空分歧加大,部分散户准备止损,采取防御;也有部分散户准备抄底,波段操作。究竟如何看待这一行情?怎样操作才能在市场中降低损失,甚至获益?
高处不胜寒
6月1日,A股市场给投资者发了一个“儿童节”红包,当日沪指大涨4.71%,开启了6月上半月的飙涨行情,并于6月12日创下近7年的最高点。但自6月15日沪指下跌2%开始,市场行情突变,各大股指“飞流直下”,击穿各大均线支撑。
“国泰君安等一批新股冻结天量打新资金,监管层查场外配资,产业资本减持规模加大等因素是诱发获利盘兑现的外部因素,整体市场估值尤其创业板估值畸高是近期调整的原因。”广发证券财富管理部投资总监游文峰说。
盘面上看,在6月30日之前的10个交易日里,28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有8个跌幅逾30%,其中前期涨幅较大的通信、计算机、商业贸易等板块领跌;相比较而言,前期涨幅较小的银行、食品饮料等板块跌幅相对较小。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与以往行情相比,本轮牛市一个显著差异在于,各种杠杆资金的深度参与,导致行情运行节奏变化及波动更加剧烈。海通证券分析师荀玉根表示,过去两周市场暴跌主要由场外配资清理引发,并有变成恶性循环和挤兑风险的趋势,极大挫伤二级市场的投资热情。
但在短期急速暴跌后,日前央行同时降息降准,超出市场预期。而且,养老金入市步伐正在提速,证监会更是深夜喊话称,“当前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运行正常,场外配资风险已有相当程度的释放。”监管层对市场呵护的意图十分明显。
实际上,随着场外配资强制平仓金额被明确占市场交易量比例很小、私募大佬们联合称“适时把握投资良机”等一系列利好出现,6月30日,A股市场开始出现逆转,沪指从早盘大跌近5%,到收盘大涨逾5%,创下近6年来单日最大涨幅。
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认为,在投资逻辑上,居民大类资产从不动产向动产尤其是权益资产转移的趋势并未改变;中性偏松的货币政策和利率中长期向下的趋势也将延续,随着银行存贷比“红线”的取消,将提升基准利率对实际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从而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由于股价大幅下挫,风险收益比更趋合理,新的结构性行情正在酝酿。
这或许意味着,市场长期走牛的基础仍有支撑。游文峰表示,牛市适当的休整更有利于长远,支撑牛市的逻辑并不会终结于降杠杆。不排除部分个股过度炒作后已确认高点,但整体市场并没有脱离牛市的大格局。
荀玉根也认为,A股调整的政策底已经出现,但急跌已经深刻教育了投资者,资金入市趋平缓,疯牛难现。
吹尽黄沙始见金
实际上,随着场外配资平仓的洪峰逐渐过去,市场高风险偏好已开始下降。从近日的行情来看,通信、计算机等高估值品种跌幅较大,而银行、食品饮料等板块表现较好,这一方面不排除有新资金出手抢筹,稳定市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调整中的市场,投资者对防御性板块的偏好有所增强。
从历史经验来看,在上一轮2007年的大牛市中,市场经历“5·30”暴跌后,投资者更趋理性,更偏爱业绩确定的绩优股。
在荀玉根看来,当前情况与2007年的市场较为相似。“今年以来个股涨幅与一季度实际盈利关系不大,一定程度上也是偏向‘讲故事’,在经历此次急跌过后,目前进入7、8月中报业绩密集披露期,业绩确定性将成为下一阶段影响市场结构的关键。”
从中报业绩情况来看,截至7月1日,已有994家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其中,有497家公司业绩预增,顺荣三七、深圳惠程、海翔药业等10家公司业绩同比增幅超10倍。以深圳惠城为例,在6月30日晚间披露中报业绩预告后,7月1日早盘收盘涨幅逾6%,而同期沪指涨幅不到1%。
兴业证券分析师张忆东认为,历次牛市暴跌之后都有反弹,这次也不例外,但考虑到此次暴跌对于投资者预期的强烈冲击,以及获利盘也可能趁反弹获利落袋,因此,反弹的参与难度比上半年明显要大。
那么,眼下投资者究竟该如何操作?张忆东建议普通投资者将资金交给稳健型专业投资者,因为暴跌之后的反弹以及之后的盘整市,并不适合普通投资者特别是“新手”参与。而对于专业投资者而言,中期应该更注重攻防兼备,仓位不必太激进;而短期可适度提升仓位参与反弹,但需要保持仓位的灵活。
值得关注的是,7月中下旬将召开中央对于下半年工作的部署会议。有分析人士认为,这将是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相关政策利好是否能超预期很可能决定本次反弹的强度。
张忆东表示,盘整市中需要精细化投资,如下几个方面的机会确定性更高:一是在近期暴跌后,股价跌破增发价的个股;二是股价跌破员工持股计划成本的个股;三是并购重组,尤其是前期并购重组失败但仍有继续意图的个股。
“好孩子”还是“熊孩子”
虽然近期调整是A股市场的整体调整,并不局限于某种风格或某些板块,无论是蓝筹股还是成长股,大盘股还是小盘股,都未能幸免,但从跌幅来看,中小板、创业板的调整力度都要大于主板市场。以创业板指为例,从6月5日最高点的4037点,到6月30日最低点的2485点,创业板指的区间跌幅近四成。
但实际上,在今年初以来的牛市行情中,创业板充当了“急先锋”,涨幅经常远超同期的沪指。作为代表着经济转型方向的市场,创业板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入驻,但此次“杠杆强平”带来的“踩踏效应”让很多散户直呼伤不起。
从业绩来看,与主板上市公司收入下滑的趋势不同,创业板上市公司总体收入增速自2013年二季度以来连续8个季度高于20%,今年一季度加速至33%。而且,创业板市场的并购重组非常活跃,如传媒、计算机、医药生物、电子等行业是实施并购的上市公司最为集中的行业。尽管如此,在经历前期大幅上涨之后,短期能否回到前期高位仍备受质疑。
“新兴产业现在还是在惯性下跌的过程中,就算是暴跌结束之后,可能还是有较长时间的震荡、分化。”张忆东表示,明年的某个时间,特别是随着战略新兴板的推出、中概股回归以及注册制的推进实施,未来创业板市场很可能迎来新的股票、新的龙头。而现在创业板中的那些股票,可能会有一小部分随着业绩的提升再慢慢地创新高。
但西南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刚认为,近期中小板、创业板可能会有一定幅度的企稳回升。“今年7月份,32家创业板公司合计解禁市值为612亿元,42家中小板公司解禁市值为1069亿元,均是各自市场成立以来的历史最高,这有可能成为促使其股价企稳的重要因素。”
对于创业板的投资,张刚表示,此前整体130倍左右的估值或是阶段性高点,业绩确定的“真成长”将是后续的主导力量。在投资者信心有所恢复后,医药、节能环保、工业4.0等领域的成长股,特别是前期跌幅超过30%、但业绩良好的成长股龙头,将迎来中期布局的时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