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7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纳帕海、碧塔海是长江上游金沙江的重要水源地——
守护雪域高原之肾
本报记者 黄俊毅
上图 纳帕海的解放村春宗社为保护湿地草原植被,每年5至10月旅游旺季,每户只允许牵3匹马进场。图为春宗社23岁的藏族少女格茸拉姆刚送走游客,牵马回来。
左图 为防止游客践踏湿地野生动植物,碧塔海湿地景区修设了7.5公里长的悬空观光栈道。
本报记者 黄俊毅摄

群山列屏,直奔东南。三江并流,蔚为壮观。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属青藏高原边缘的横断山区,在高原之上,雪山之下,大河之滨,有两处灵秀之地,水草肥美,洁净安详,那就是纳帕海、碧塔海。名虽为海,其实是湖沼,因地处滇西北雪域高原和长江、怒江、澜沧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2005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高原湿地并不平常

6月,南方早已炎热难耐,香格里拉清晨却依然寒意逼人。这里平均海拔3500多米,气温要比同纬度低很多。绵绵雪山勾勒出蓝天与绿地的界线,泓泓碧水点缀在莽莽苍苍的冷杉林间,成群牦牛、藏香猪在平川旷野中悠闲地啃着青草,一切都是那么恬静。

地理资料上说,纳帕海、碧塔海是长江上游金沙江的重要水源地,但记者置身这两个高原湿地之中,却看不出它们有任何水道与金沙江相通。纳帕海四面环山,形如盆底,周边十余条河全部汇聚于此。每年夏末,迪庆雨季来临,山洪滚滚而来,却被高山绝壁紧紧束缚。纳帕海既无出水口,为何能容纳下这无尽的来水呢?

在当地藏族朋友的指点下,记者来到纳帕海西北悬崖之下,只见湖水打着漩涡,轰鸣着钻入山底。原来,这里是岩溶地质条件,湖水蚀穿了石灰岩山体,形成9个落水洞,从地底潜流10公里后,穿过大山注入金沙江。纳帕海自然保护区管理所所长和绍友说,纳帕海是季节性高原湖泊,每年夏末至秋初雨季,湖面迅速扩大,东西宽6公里,南北长12公里,水面达660平方公里,水深四五米,一片汪洋。秋冬水位回落,湖面萎缩,湖床大部变成沼泽、草甸,又成为天然牧场。

与纳帕海比,碧塔海东西长3公里,南北最宽处才1.5公里,规模小多了,但并不影响它穿山而出。湖水东流500米,钻入地下溶洞,经暗河注入洛吉河、尼汝河,然后汇入金沙江。碧塔海南、西、北三面是谷地,雨季变为泽国,旱季则为牧场。

这两处相隔不过几十公里的封闭型的高原淡水湖泊、湿地,承接着雪域融水和雨季径流,不仅稳定地为长江补给水量,而且滋养着高原地下含水层。由于深藏高原之中,人为干扰较少,纳帕海、碧塔海生态系统基本保持着原始状态,吸引大批野生动物在此繁衍生息,并成为黑颈鹤等多种旅鸟的迁徙停歇站。迪庆州林业局副调研员王德明告诉记者,在纳帕海湿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颈鹤、黑鹳、胡兀鹫、白尾海雕4种,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秃鹫、血雉、藏马鸡、白琵鹭、大天鹅、喜马拉雅兀鹫等17种,每年越冬初期有各种水鸟近2万只。在碧塔海保护区内,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颈鹤、云豹等8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34种,另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云南红豆杉。

高原湿地得天独厚,有许多世界仅有的珍稀物种。比如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被誉为“鸟类熊猫”;再比如“碧塔重唇鱼”,有3个嘴唇,是250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时期幸存下来的物种。

“因海拔高、地域封闭狭小,这些珍稀动植物往往种群小,生存环境极其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近年来,由于旅游、放牧等人为因素的干扰,这两处高原湿地生态保护压力越来越大。”迪庆州林业局保护科科长董振林语气很沉重。

旅游环保平衡生态

上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碧塔海被云南省划为保护区,这两处湿地渐渐为外界所知,并迅速成为旅游热点。去年国庆节期间,仅碧塔海湿地就接待游客5.2万多人次。旅游在为当地人民带来可观收入的同时,也日益严重地威胁高原湿地脆弱的生态平衡。

尽管碧塔海地处深山,随着游人和载客马队日益增多,植被退化趋势也日益明显。纳帕海紧邻集镇,区域完全开放,更是首当其冲。和绍友说,纳帕海保护区周边共有建塘镇解放、北郊、尼史3个行政村,下辖17个社,居民近4000人。很多村社随意划定旅游区域,压缩越冬水禽的活动空间。游客随意进出保护区甚至是核心区,严重侵扰了黑颈鹤、黑鹳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的正常觅食活动。游客和载客马队肆意践踏,严重破坏了湿地植被,加剧了土壤板结。另外,马匹粪便和游人随意丢弃的垃圾,也污染了纳帕海湿地水环境。2013年6月中旬,香格里拉“五月赛马节”在纳帕海湿地草原举行,大量马队、数十万观众齐聚于此,盛会持续了3天时间,更令纳帕海湿地生态雪上加霜。

香格里拉市林业局副局长伍文忠说,为加强生态保护,近年来,管理部门做了大量努力。碧塔海湿地被划分为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传统利用区,目前开发利用面积只占2.3%,其余97.7%区域严禁游人进入。景区载客马队已被取消,游客全部改乘环保观光车。为防止游客践踏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部门在园区内修设了7.5公里长的悬空观光栈道。

纳帕海因周边居民甚多,仍实行开放式保护,工作难度要大很多。经向上级反映,市政府决定自2014年起,“五月赛马节”活动不再在纳帕海湿地保护区举办。和绍友将全所管理员分为4组,每组分管几个片区,大家全天候巡护。

解放村春宗社是纳帕海旁边的一个自然村,有39户居民。春宗社23岁的藏族少女格茸拉姆说,2013年以前,社里将场地外包给旅游公司,湿地挤满马匹,驮游客挣钱。草原被践踏得光秃秃的,难看极了,游客不愿来。在管理所的指导下,全社居民开会商定,收回经营权,严格控制马匹数量:每年5至10月旅游旺季,每户只允许牵3匹马进场。马匹少了,湖边绿草如茵,引来大量游客。骑马观光,一小时收费180元,两小时收费280元。每年每户能净挣六七万元,收入比以前外包时翻了好几倍。村民们尝到甜头,对保护湿地更上心了。今年开春后,他们集资从外地买水,提前好多天就浇绿了草原。

科学治理过度放牧

纳帕海、碧塔海周边沼泽、草原本是当地各族群众的传统牧场,随着香格里拉旅游的迅速发展,藏香猪等畜牧产品需求大幅提升,过度放牧问题日益突出。

据和绍友调查,居住在纳帕海湿地周边的建塘镇17个自然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畜牧业,总计保有猪、牛等大小牲畜约1万头。对植被威胁最大的是藏香猪。藏香猪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瘦肉型猪种。普通猪用饲料喂养半年就可长到上百斤,藏香猪生长慢,至少2年才能长大,身材矮小,体重只有几十斤,但肉味鲜美,市场价每斤能卖到上百元。

和绍友说,藏香猪是散养猪种。秋冬季湿地内和周边牧场超负荷放牧,导致优质牧草大量消耗,大狼毒等有毒植物快速生长。更为严重的是,猪群在沼泽化草甸中拱翻表土觅食。拱翻过来的表土位置较高,许多不再被季节性湖水所淹没。表土缺水,不能滋养植物,于是开始沙化。

在碧塔海水边,有一处45度陡坡,芳草萋萋,野花绽放。伍文忠蹲下去,用手指分开草皮,露出紧绷的网绳和朽黑的竹签头。因过度放牧,几年前,这里已退化成大沙坡。每逢降雨,泥沙就顺着新冲刷出的两米深的大沟,直接涌入碧塔海,将一池清水搅浑。为修复湿地植被,管理部门挖空了心思。他们填平大沟,从别处运来表土,播下草种,覆上大网,再用竹签牢牢固定。类似的修复工程,在碧塔海、纳帕海湿地内有多处。

单靠人工修复,显然不能治本。2010年,香格里拉市在建塘镇率先禁止生猪放养,推广科学舍饲圈养,规定建设或改造生猪圈舍,按家庭人口多少,每户补助3000至4500元;饲料粮方面,连续5年每户每年补助400至800元。为解决优质饲料问题,2013年,香格里拉又在小中甸镇开展牧草混播组合试验,以期筛选出稳定性好、产量高的牧草。

“虽然政府实施了生猪圈养项目,但由于圈养成本高,一些居民不接受。我们只能加强巡护,多说服。”和绍友说。

最好的办法是将区内居民迁出。据碧塔海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副所长李秋平介绍,碧塔海湿地作为普达措国家公园的核心部分,周边绝大部分居民已经移民搬迁,区内只剩下洛茸社一个自然村32户。人口少了,放牧压力也小多了。问题是,碧塔海湿地狭小,而纳帕海湿地面积大、人口多,移民搬迁难度极大。

30岁的藏族青年七林是洛茸社人,全家4口人,有8亩田,只养了15头牛、3匹马。他在保护区内开环卫车,每月固定工资2000元,夏季采松茸还能收入三四千元,一家人日子过得很幸福。他觉得,如果大家都提高环保意识,保护好湿地环境,将生态旅游发展起来,不依靠放牧,也能生活得很好。

虽然高原湿地保护千难万难,但碧塔海、纳帕海生态确实在持续好转。以纳帕海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黑鹳为例,2012年仅有100多只,今年已增长到200多只,短短3年间,种群扩张了1倍。

湿地被称作“地球之肾”。碧塔海、纳帕海不正是雪域高原之肾吗?呵护它们,就是呵护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就是呵护我们的未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