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6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化合作齐点赞 相知相亲共发声
——中俄媒体论坛在圣彼得堡举行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廖伟径

6月25日,以“全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为主题的中俄媒体论坛在俄罗斯涅瓦河畔的圣彼得堡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和俄罗斯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格罗莫夫出席了开幕式。

今年5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时,中俄两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并宣布将2016年至2017年作为中俄媒体交流年。以本届论坛为契机,人民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新闻社等多家中国新闻单位与俄罗斯合作伙伴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将中俄媒体合作引上快车道,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中俄媒体交流年进行预热。

论坛上,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丁士就发挥媒体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中的独特作用做了主旨发言。他说,面对“对接合作”的宏伟大业,媒体无疑将充当记录者、见证者、传播者乃至推动者的多重角色,这是中俄两国及丝路沿线国家媒体人的职责所在,也是中俄发展与合作的难得机遇。他建议,借本届中俄媒体论坛的东风,在“一带一盟”(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合作中进一步加强媒体合作,在媒体合作中突出经济信息传播方面的合作,特别要借助互联网平台,扩大各种新媒体的交融互动,全方位、全天候地提供信息交流,共同为欧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世界经济格局的完善献策献力。

对于在“一带一盟”对接合作中新媒体的优势和应该发挥的作用,独联体地区最大的网络电视运营商SPB—TV公司总裁菲利波夫向记者表示,现在移动平台等新兴传播工具有着比传统媒体途径效率更高的优势。中国是俄罗斯的友好伙伴,两国在新媒体方面的合作不应留下“空白”,应携手宣传“一带一盟”建设的正面意义,“向世界人民传达中俄两国的声音十分重要”。他认为,两国媒体在软硬件上已不逊于西方媒体,中俄合作运用新媒体技术有助于削弱西方媒体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垄断地位。

在这场中俄媒体人的聚会上,如何规划好未来中俄媒体交流年也是大家的关注热点。俄罗斯报副社长阿波夫回顾了与中国媒体的合作历程。他认为,近年来,在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指引下,两国媒体为拉近中俄人民的感情,加深彼此的了解合作做了大量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俄罗斯报与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加强了媒体合作,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对于即将到来的中俄媒体交流年,阿波夫说,“媒体合作、交流的形式应该更加多元化。现在我们已经在互换版面、互通信息方面进行了机制化合作,但这仍然不够,两国媒体应在共办活动、论坛以及共同制作节目等方面加强合作,多种合作形式产生的叠加效应更加可观。”

“‘一带一盟’大局开,不辞万里求同来。涅瓦河畔圆桌坐,星月同辉夜半回。”参会者现场即兴为论坛成功举办所作的这首诗,道出了与会代表们的心声。短短的一天时间,对于有着许多设想和感触的中俄媒体人而言有太多的“意犹未尽”。也正如格罗莫夫所言,从论坛的交流情况来看,中俄两国媒体人的想法非常相近,十分容易找到“共同语言”,两国媒体在宣传“一带一盟”对接上,在把握舆论话语权上应该共同研究、共同发声,让中俄媒体的声音更加洪亮。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