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去年6月,本报启动“舞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大型采访活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5省份进行了调研报道。近日,本报再次启动“一带一路在行动·海上丝绸之路纪行”大型采访活动,对山东、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8省份进行调研采访,并采取报网博互动的形式,深入挖掘鲜活事例,立体呈现各地涌现出的新变化、新举措、新成就,敬请关注。
习习清风拨开些许晨雾,延绵岸线勾勒曼妙身姿。极目远眺,巨轮影影绰绰,浮在海天之边。
这里是青岛,自古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口岸。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开海上对外贸易先河,此后,这里被誉为海上航线的黄金通道。1892年,青岛港开埠,时至今日,这里已成为中国第二大外贸口岸、世界第七综合大港。
如今,“一带一路”战略正为这里带来勃勃生机,而这座百年老港也正积极布局、双向发力,打造陆上丝绸之路向东延伸、海上丝绸之路向西拓展的枢纽。
要成为海陆丝绸之路的黄金交汇,青岛港底气何在?“青岛是‘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支点城市,地理区位特殊。更重要的是,青岛港是综合性大港,在海运航线、腹地经济等方面独具优势,海上陆上双向发力有底气。”青岛港集团董事长郑明辉信心十足。
天然良港,这是青岛港给人的第一印象。这里码头纵深恢宏,水深-20米,常年不淤不冻。“世界上有多大的船,这里就有多大的码头。”青岛港集团总工程师、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公司副总经理张庆财边说边指向远处。顺势望去,“美荣马士基”号货轮映入眼帘,这个庞然大物载箱量达1.8万标准箱,体长399米,甲板面积与3个足球场相当。装卸完毕后,这艘从釜山开来的巨轮便再次启程,取道马来西亚驶向欧洲。“就在几个小时前,1.9万标箱的‘中海太平洋’号刚从这里起锚,将经停新加坡后开往欧洲。”张庆财说,青岛港正步入大船经济时代,去年11月以来,靠泊前湾码头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就多达31艘次,“美腾马士基”号、“中海环球”号、“阿拉伯巴尔赞”号等不断刷新“世界最大船舶”的停靠纪录,其中不少还是选择从青岛港首发。
除了自然禀赋的“老本”,青岛港真正过硬的是“软实力”——科学管理和精细服务。张庆财手里的计划表上,泊位“档期”排得满满当当,每艘货船的任务进度一目了然。通过计算机全程智能调控,码头作业的管理精确到每个装卸动作,根据货船装卸过程中吃水深度的不同,还可动态调整停靠泊位,大大提高泊位利用率和装卸效率。青岛港提供泊位停靠计划48小时预报、24小时确报服务,以便航运公司掌握时间保持经济航速,降低燃油成本。在多家国际航运巨头公布的世界港口效率排行榜上,青岛港连续多年全球第一。
正是这些,让青岛港在开展海上合作的过程中赢得了世界青睐。今年,青岛港成功新辟22条班轮航线,其中10条对接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此外,青岛港先后与缅甸皎漂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等签署合作协议,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15个港口中的多个港口缔结了友好港关系,未来将分步骤推进贸易互通、管理输出、合资合作、开发建设等深层次合作项目。
与此同时,青岛港正通过海铁联运,拓展腹地经济辐射面。“海铁联运将是青岛港下半年的一大经济增长点。”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物流分公司副经理张伟介绍说,去年青岛港与位于胶州市的中铁联集青岛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开展合作,不仅为青岛港带来更多货源,也使青岛中心站由编组站变身内陆港,不仅实现扭亏为盈,同时还带动周边省份一道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青岛港的目光瞄得更远。通过与内陆口岸及枢纽城市共建内陆港、物流产业园,青岛港正不断拓展综合性服务产业链,打通海铁联运的关节点,实现双向互通。目前,青岛港已与河南郑州、陕西西安、新疆乌鲁木齐等地共建了内陆港,开通了沿线班列。近期,还正与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密切接触,试水以市场化手段开展境外内陆港合作。随着通关一体化的不断深入,“青岛—银川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青岛—郑州—中亚直通班列”等相继开行。海铁联运这条“经脉”,连起了内陆港和国境口岸等关键“穴道”,正构筑起一条横穿亚欧、东西贯通的陆上大通道。
发力双向布局,恰是青岛港谋求转型的写照。“通过延长中间环节产业链、拓展增值服务,青岛港已从传统装卸企业转变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四流合一’的‘门到门’供应链服务商。”郑明辉说,“一带一路”战略为青岛港带来了历史机遇,青岛港在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过程中,也正努力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坚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