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5年6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岛上有面鲜红的国旗
——记南海赵述岛上的一对驻守夫妻
本报记者 何 伟

今年51岁的吴忠灿和妻子曹烈珠驻扎在我国南海赵述岛上已有8个年头,这里是我国最南端的民兵哨所。“时间只是数字,过程才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吴忠灿说。

1981年春天,17岁的吴忠灿第一次跟随父亲出海打鱼,远望永兴岛,看到岛上飘扬的国旗,在大海里漂泊多日的父子俩心里顿觉踏实起来。“没想到,20多年后,我和妻子登上赵述岛,在那里升起一面五星红旗,成为这面五星红旗的守护人。”吴忠灿告诉记者。

2006年8月,吴忠灿带着妻子和村里人一同来到赵述岛。该岛岛长600多米,宽300多米,地势平坦,绿荫丛丛。刚上岛时,他们和岛上其他居民一样,每天到海上打鱼,晚上回岛休息。平日里,岛上大部分居民除了看电视,就是打牌。

“我想应该做些什么,日子太悠闲。”2008年3月,吴忠灿夫妇接受了赵述岛村委会交给的一项特殊任务——升国旗。

三节钢管,一节钓鱼竿,一条绳索,一个小转盘,赵述岛上的这个旗杆可谓简易至极。每周,吴忠灿和曹烈珠都要列好队,唱着国歌将国旗升起。“我们必须时刻确保这面国旗在岛上飘扬着,即使离岛回家期间,也要交代岛上其他人员照看好。”

“当我从连队领导那里接过国旗时,有种沉甸甸的感觉。”吴忠灿回忆起第一次升国旗的场景非常激动。最早的旗杆是一根竹竿,夫妻俩将旗杆固定在岛上机房旁的大水桶里。后来,台风将这根竹竿吹断。吴忠灿跑到一个工地找钢管,负责人听说他是要做旗杆,就送给他一根钢管。

“这个旗杆埋到土里有2米深,再灌上水泥,再大的风也不会倒的。”钢管做的旗杆,从此就与赵述岛融为一体。超强台风“蝴蝶”袭岛,吴忠灿的房子被刮倒了,旗杆依然挺立。

“相比在老家的生活,这里是很苦的。”吴忠灿告诉记者,家里有冰箱、洗衣机、电视等家电,日子过得很舒服。而在赵述岛,夫妻俩住在两间木板房内,除了一台电视、一张床,屋内再无其他值钱的摆设。但就是在这个简易的木板房内,吴忠灿夫妻俩度过了8个除夕。

看似平凡,岛上的艰辛是常人无法体会的。2012年冬季,曹烈珠亲眼目睹了全岛的房屋被龙卷风卷到空中,全岛瞬间成为一块平地。上岛8年,吴忠灿亲历的台风等恶劣天气次数,他已记不清了。岛上的居民甚至将房屋盖成高脚屋,一遇到恶劣台风天气,就将整个木屋全部搬走。

“那里的太阳太毒了,不种树遮阳调温,天气太热了。”每次回到家休息一段时间,曹烈珠夫妻的皮肤会白一些,但是只要一回到岛上两三天,两人皮肤会立刻变得黝黑。所以吴忠灿夫妻在岛上,闲时最愿意做的就是种树。只要有空,夫妻俩就会挑着水桶给他们种植的树苗浇水。

“每到过年时,岛上的居民大部分都回老家了,但是岛上更需要人守护。”吴忠灿说,几乎每年过年的时候,岛上只有七八个人。为了不让除夕夜太过于冷清,留守在岛上的人一般都凑在一起过年。

团聚,对于吴忠灿夫妇来说是个奢侈的梦。“先有大家才有小家。”吴忠灿说,他的父亲也是老渔民,对于儿子为了守岛不回家过节,一直都很理解。但是吴忠灿心里明白,今年已经70多岁的父母,更希望他能够在家里陪护他们。每次从家里回岛时,父母都会站在潭门码头久久地看着他们乘坐的船离开。

“等有一天实在干不动了,我再回老家去,现在我所能做的就是坚守。”吴忠灿夫妇像南海的抗风桐一样屹立在人迹罕至的岛礁上。在他们心中,岛就是国,这里的每一块礁石都代表着国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