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5年6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内蒙古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十个全覆盖”带来牧区新风景
本报记者 陈 力

从去年开始,内蒙古开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牧区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牧区拓展,计划3年内投入资金600多亿元,对全区全部行政嘎查及村实行危房改造工程、安全饮水工程、街巷硬化工程、电力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卫生室建设工程、文化室建设工程、便民连锁超市工程和农村牧区常住人口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工程,简称“10个全覆盖”。

“10个全覆盖”彻底覆盖了乡村的荒芜。新雨过后,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耗赖山乡大豆铺村碧空如洗。刚铺好的黑色油路、刚出苗的绿色田野环绕着白墙黛瓦的新村,一支支施工队伍、一辆辆工程机械,正在为村里建设卫生室、文化室和互助幸福院。来自武川县城的李树林,以往都是在大城市里发展,今年破天荒地来到乡下找活儿干,“我家里养着挖掘机,到这里参与新农村建设,挖下水道、平整院子,活儿很多,每天收入最多能到500多元。”乡党委副书记李应华接过话茬儿,“大豆铺村每天用工160多人,其中本村用工40多人。仅工地食堂就开了4个,村里的妇女都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

为把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内蒙古把“10个全覆盖”工程和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县域经济结合起来,把争取国家资金、三级财政投入和银行贷款、企业投入和农牧民自筹结合起来,引导村民把这些工程当成家业来办、当成事业来管、当成产业来兴。“实行‘10个全覆盖’以来,我们农民走水泥路、住安全房、喝干净水、看放心病、领养老金已变成了现实,只是牲畜的养殖条件还不够好。”察右前旗巴彦塔拉镇水泉村奶农景祥说,他在村里第一个盖起了保温棚圈,“没想到政府又给补贴了3200元,算下来自己等于没花钱。这下子我们的奶牛养殖产业更有前途了!”与察右前旗相邻的卓资县,交通环境大为改善,村民努力培育主导产业,六苏木村种植露地蔬菜300亩,城东村养殖生猪150头,东界村新建草莓温室30座,“一村一品”雏形已现。

不断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内蒙古农牧区,正成为一道风景。从前对孩子与羊羔、牛犊为伴心有不甘的锡林浩特市牧民阿荣,如今抱着儿子等待贝里克牧场幼儿园在7月份竣工;原先在黄河渗漏区生活的农民牛进山,如今住进了达拉特旗东海心村崭新的幸福大院;曾经只会放牧的鄂尔多斯市道图新村牧民萨仁高娃,如今在日益红火的“牧家乐”里引吭高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