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6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样年华樱桃沟
□ 兰善清

樱桃沟,守住家门即可安居乐业;守好农道,就有不尽的财源

樱桃沟是秦巴峡谷、汉江河畔、鄂西北山区的一个村庄,不是儿童文学家杨红樱笔下的童话山乡樱桃沟,却胜似那童话情景:樱花弥漫,蝶蜂盘桓,景色满满,魅力无限。

年复一年的春景——樱桃花盛开的时候,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素白如雪的花朵铺天盖地,密集的盛开,疯狂了一般,把一株一株树都开爆了。整个村子,前山后山,都成了银白的世界,强光刺目,皎然映日。此时,赏樱桃花成为最令人陶醉的美事儿。男人女人,老人年轻人都乐意走进这花天花地里,和嗡嘤纷飞的蜜蜂争享沐浴这天然的花露浴。待到樱桃、草莓、桃子从绿叶丛中奔出时,扑满眼帘的是成串成树、密集的樱桃红果,玲珑如珠,金红一片,那光景更是招徕客人;田间是绿叶掩映不住的猩红草莓,胖乎乎地卧着,把人喜得弯下腰就不想起来……

这是本色的乡土孕育的成果,是用收成呈现的实惠风景,来者既饱眼福又饱口福,谁不喜爱?城里人不惜出高价亲自来田间树下采买,好好体验一把采摘的刺激和亲见乡土活物的亲切感受。乘兴而来,尽兴而去,蜂拥而至的人流,兴致比赶集还要高,痴迷的程度比游览名胜还要上心。附近被冷落的有着同样出产的梯子沟、王家学、叶家湾等地,眼羡这里爆棚的人气,也把他们出产的农产品带过来卖,沾沾樱桃沟的福气。显然,樱桃沟已不是普通的乡土了,他们抢先了一步,走到附近山村的前面。

拿现今的樱桃沟与灯红酒绿的城市PK,其实一点也不输。

樱桃沟人不再做纯粹的庄稼人,不再固守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天挣点油盐钱的旧时农人日子,不再盲目地弃旧图新。他们有着城里人的精明,乡村人的能干,一顿茶饭,一篮水果,一晚住宿,一天漫游,都是钱。因而,樱桃沟没有出现其他地方那种老人农业、空巢村庄的荒芜。

怎么概括现今樱桃沟所步入的新时期呢?请允许我杜撰一个“后农耕时代”的词来表述它,也许适宜。所谓“后”相对于几千年来的“前”传统农耕文明而言,后农耕不再以低产出的务农为生存之本,而是以挖潜农业中蕴藏的市场因素为务,创新生产方式,开拓城乡对接的生财门路,让成熟起来、风光起来的乡村模式始终保有农耕文明之灵魂和乡愁,与城市同在,各美其美,各有千秋。

之所以想到这样个词,是因为我惊喜于这个村的改造和更新,不只是笼统机械地解读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方针,而是从农本方面找准定位,让樱桃沟定型于农民心中想要的那种樱桃沟。多少红火的新农村“三世而斩”,热闹一阵萧条冷寂,而樱桃沟不会这样,它有它的可持续性,城市越发展它就越发展。

我每次登上樱桃沟山垭,放眼旋望前坡后山,总被迎面而来的清新景象和芳香的空气所吸引,总是由衷的叫爽。掩映在浓荫花色中的农户,沉浸在四季不断的田园收成中,似乎特别享受这片属于自己的田地的出产。就连纷飞的鸟雀也迷恋这原生态而又焕然一新的自然景象,树间草丛都有它们栖息的身影。特别是喜鹊,似是这里的迎宾鸟,随时来总能听到它们在附近山巅上喳喳欢叫。鸟儿让环境有了神韵,山水活蹦乱跳四季如春。我们的城市太缺这些了,樱桃沟给了充分的补充。

樱桃沟,被懂乡土的人赋予了它理性发展的前景。有了眼光的村民认识到了过去干打垒的农舍、农家用物的价值,悉心保护,一堵摇摇欲倾的夯土墙、一副老旧陈腐的列架、一台吱吱呀呀的水车……他们都能从文化的视野里发现废中之宝,进行理性再造,使之焕然而成财富。

最让人叫好的是他们以时代为表征而复新的几座农家庭院,彰显当年氛围,体现时代记忆。“五零院”最为成功,这座从破落坍塌的旧牛圈脱胎更生的庄园,里面全是我们乡村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装饰和用物,木墩门槛、泥涂土墙、木檁列架、昏黄马灯、太师椅子、大红被子、雕花木床……仿佛一种时代穿越,让人回到了解放初的时候,左转右转都是乡愁。在里面吃顿饭可以享用到地道的农家饭菜风味,接地气的屋子,立着坐着都舒服。“客舍似家家似寄”,住上一晚,就会有刘克庄这句诗的感受。

六零山居、七零山居、八零山居……一院一主题、一房一文化,绿荫掩屋,花飘院落,猫咪绕膝,鸡犬来去;乡嫂农庄、双龙酒家、翠竹园、樱花园、惠风园、金谷园、赏樱阁……腊肉绕梁,玉米穗垂檐,酸菜成缸,黄酒满坛。“来坐坐!”“喝碗酒!”各家备足了热忱,随处的招呼声热情得像遇上了亲戚。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路旁的花儿正在开,树上果儿等人摘。”无愧闻名全国的乡村旅游名村!和著名儿童作家杨红樱笔下的诱人好玩的“樱桃沟”同名而同样名气,古朴、恬然、光鲜而传统。

其实,“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碾子是碾子,缸是缸……”落后和不变,不乏感伤。然而,这些不变的景象在现如今的樱桃沟却别有意趣和价值,山、梁依旧,那是他们保护的最好的原生态;石碾子、旧水缸,那是岁月留存的宝物,留给人们随时把玩的往昔光景,留住了过往年头和乡风民俗。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