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外约有1000多个可以分享硬件和生产设备的创客空间。2011年,将近12000个创客项目在美国kickstarter众筹网站募集到近1亿美元;2012年,18109个创客项目在kickstarter上成功募资2.74亿美元(约17亿元人民币)。
随着少数硬件发烧友逐步进入创客圈,2010年国内首个创客空间“新车间”在上海诞生。如今,北京、杭州、深圳、西安等至少9个地方拥有城市创客空间,形成了以北京、上海、深圳为3大中心的创客文化圈。目前,国内初具规模的创客空间近20家,其中“北京创客空间”、深圳的“柴火空间”、杭州的“洋葱胶囊”较为著名。近年来,通过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客嘉年华、全国创客马拉松、联想创客大赛、北京创客科普季等一批创客活动品牌推广,社会对创客群体及创客文化的认知进一步加深,影响力逐步扩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创客群体刚刚起步,不同地区创客群体生存发展状况不平衡,发展布局、发展阶段、创新模式及运行方式上各有不同。从空间布局来看,创客群体主要围绕“北上广深”等特大型城市为中心。这些城市科研力量强、经济发达,信息技术、智能化制造加工配套能力强,政府支持力度较大,创客活动也比较活跃。从发展阶段看,与信息、制造、金融等关联产业的深度融合带动了创客空间良性可持续发展。创客围绕产业链开展合作,快速实现从创意到产品原型再到小批量生产的全过程,既带动了上下游企业资源整合,也吸引了产业资本、社会金融资本进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如深圳柴火空间得到矽递科技公司资助。从技术创新看,以产业集群发展为依托快速推动了创客群体跨界实现协同创新。从组织形式上看,创客空间主要以小微企业、社团、合伙等组织形式运行。如北京正邦创业设计有限公司属小微企业,西安泥巴创客空间采取合伙人制。从运行方式上来看,多数是采取会员制的方式运作,收取一定金额的会员费维持整个空间的运作,如新车间;有靠政府支持的,如北京创客空间;有企业赞助的,如深圳柴火创客空间;有纯粹公益性质的,如南京创客空间,由核心人员负担运行费用,参加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
总体来看,我国创客空间仍处于起步发展初期,部分创客群体自身发展仍较艰难,创客文化尚未得到广泛认同和尊重,带动自主就业、营造创新文化作用及影响仍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