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出台,近期《经济日报》连续刊发了《制造强国战略实施路线图划定》、《中国制造为什么要升级》、《中国制造升级该注意什么》等一系列报道,对规划出台的背景和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以及规划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解读,有助于读者了解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决心和信心。
《中国制造2025》规划根据我国制造业的现状和今后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十大重点领域。笔者注意到,这十大领域中,电力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高档数控机床与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装备与船舶等多个重点领域都涉及电力电子技术与电机系统。据笔者所知,电力电子与电机相关产业中也存在一些典型的问题,如高性能控制处理器芯片基本都是国外厂家的;有关的基础工业如材料、高精度加工等方面比较薄弱,影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例如某些高性能电机仍是国外生产的。笔者很高兴看到,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且将制造业提升到战略高度,完善产业链布局,这将有助于改变我国整体工业基础薄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状。
一是希望国家在关键基础性工业领域加大投入。资本是逐利的,在有些投入大、见效慢的关键领域不能全靠社会资金。国家必须加大这方面的研发投入,建议重点扶持全控型硅材料与宽禁带功率半导体、微处理器芯片的设计与生产、高性能材料、高精度生产加工及其设备、柔性制造技术等基础产业。
二是对可以产生商业效益的研发领域,在政策上给予利好,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制造业。实业兴邦,制造业代表着国家的科技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但制造业需要踏踏实实地去采购、生产、销售,每一分利润都是用汗水换来的,钱赚得相对辛苦。因此,前些年投资制造业远没有投资房地产受欢迎,政府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制造业中。
三是多给国内企业核心技术研发试产的机会。不能一味引进国外技术,过度依赖“市场换技术”,核心技术离不开国内企业自己研发生产。
四是做好相关标准的制订。对尚未充分发展起来的产业或市场,如电动车充电桩、直流家电、智能家电等,必须做好相关标准制定,避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作者系清华大学电机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