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环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5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塞国建设需要中国装备助阵
——访中国驻塞内加尔经济参赞黄明元
□ 本报驻达喀尔记者 郭 凯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装备制造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推动了有关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本报将于今日起陆续推出“聚焦中国装备‘走出去’”栏目,以飨读者

近年来,随着中非经贸领域合作不断增强,“中国装备走进非洲”成为实现中非合作转型升级、带动非洲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点。今年4月份,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访问南非时表示,中方将重点在支持非洲加快实现工业化、支持非洲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支持非洲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等三个方面加大与非洲合作力度。王毅同时还提出中国推进与非洲产业合作,出发点是支持非洲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将遵循互利共赢“三项原则”。就此,《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中国驻塞内加尔经济参赞黄明元。

记者:请介绍一下中国装备在塞内加尔市场的现状?

答:目前,中国装备主要通过两种模式进入塞内加尔市场。一是通过中国政府外援项目工程带动装备的进入,二是中国企业通过贸易打开塞国市场。主要有以下三大门类:重型工程车辆、通讯设备、电力工程装备。与多数非洲国家类似,塞内加尔属于传统农业国,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能源短缺。客户的购买力有限,加之中国装备企业进入本地市场时间较短,所以目前中国装备在本地的发展潜力巨大。

记者:对于中国装备走入塞内加尔,走入非洲来说,存在着哪些机遇与挑战?

答:中国装备走进非洲,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国装备在非洲市场的规模还比较小,市场占有率低。目前在某些领域,仍是欧美产品占主导地位。二是中国装备走进非洲的渠道少,目前主要还是通过项目带动装备进入。从在非欧美装备制造企业的经验来看,投资带动装备进入是主流也是趋势。这就对中国装备企业的投融资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提出了较高要求。三是让非洲了解中国装备需要时间。非洲人对中国装备特别是高科技装备的了解不足,信心不够,同时也存在着西方产品长期垄断的局面。要改变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除了需要中国企业拿出过硬产品外,做好市场的开发和产品的宣传也是重要环节。目前在塞国,华为和中兴集团就为中国装备企业作出了表率,已占据了领先地位,中国装备需要打出自己的口碑,形成“品牌效应”。四是售后服务问题。打开市场,销售产品,是中国装备走出去的重要一环,但是还要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变单纯的商品输出为更系统持久的服务输出。目前,售后服务是中国企业的普遍短板。从长远看,是中国装备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五是要重视装备技术转移和本土吸收能力建设。培养一批当地人才,让他们真正掌握中国装备技术。

塞国正在举国推进“塞内加尔振兴计划”,很多领域需要中国性价比较高的装备助阵:如在铁路、港口、电力、航空等领域的建设项目,都为中国装备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中国装备走进非洲,在当地投资设厂,推动中非工业和产能合作升级,不但可以利用当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较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也可以帮助非洲国家建立起基础工业体系,增加就业,造福非洲人民。通过在非洲的本地化生产,为中国制造拓宽新的销售渠道。

记者:中国使馆经商处在中国装备走进非洲的大潮中,可以在什么方面提供帮助?

答:对于经商处来说,当好“中国装备走进来”的“引航员”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主要提供三方面的服务:一是通过政府间的谈判,为中国企业创立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如便利签证流程、签订投资保护、避免双重征税等协议;二是做好对外交涉职能。如果中国企业受到了不公正和歧视待遇,将根据政府间协定与驻在国法律据理力争,维护中国企业利益;三是做好信息服务与咨询工作。帮助中国企业做好前期的市场调查工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