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经济转型压力加大,将目光转向文化产业。今年山西提出把文化产业列为山西7大非煤产业之首。山西是个有文化的地方,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立秋》、《一把酸枣》等舞剧国内知名,《乔家大院》等影视作品曾被广大观众津津乐道,也被不少地方纷纷效仿。
“像挖煤一样挖文化”,是山西曾经提出的口号,这个提法很提气,也很接地气。如果真的有“像挖煤一样挖文化”的决心和毅力,并且能持续地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山西文化产业的崛起大有希望。
“不重视文化产业的城市是没有希望的城市。未来的发展,城市之间的综合力量竞争,文化非常重要。”这是两年前沈阳的一位领导发出的声音。和山西类似,沈阳的经济结构比较单一,重工业比重较大,需要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意义重大,也很紧迫。
像山西和沈阳一样,全国许多地方对文化产业都高度重视。从2008年到2010年的3年间,我国文化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是24.19%,比同期GDP增长速度高出将近一倍。然而到了2012年以后,发展速度降下来了。那一年的文化产业增长速度为16.5%,2013年则进一步下滑到11.1%,跟同期GDP增长速度的差距已不大。
对于文化产业发展速度的下滑,不少人认为,这几年整个GDP增长速度也降下来了,文化产业发展速度降下来也是正常的。对此,有人提出疑问,2008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文化产业却逆势上扬,为何到了2012年就不“逆势”了?关键要找到文化产业发展速度降下来的原因,包括经济形势的客观原因,也包括我们自身的原因。但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我们要认识到文化产业是一个长线产业,是一个底子薄、不容易短时间内出彩的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一定要抱着做长线的理念,不能有投机心理。应当避免一种倾向,就是发展文化产业被看作是权宜之计,是其他产业发展遇到了障碍后转而求其次的选择。如有这种思路,不论对文化产业还是其他产业都有百害无一益。
至于说如何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如何为文化产业注入持续的动力,山西有山西的实践,沈阳有沈阳的探索。有一个共同点在于,要通过改革最大限度地释放文化产业活力。从一些地方的实践来看,哪里的改革成效明显,哪里文化产业就活力迸发。改革,才能解决传统体制对文化产业的制约;改革,才能打破行业和区域之间的壁垒,促进文化资源和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
在当下,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正在展现,文化产业也要跟得上大势,要与其他产业不断深度融合发展,释放出产业内在的活力。
我们相信,只要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求变,文化产业就一定能持久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