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5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岛李沧区:
老企业搬走了 新产业顶上来
本报记者 刘 成

“谁要想进驻这里,我们得好好挑挑拣拣,不是新型产业,我们不要。”青岛市李沧区中艺1688创意产业园的副总经理刘荣家笑道。

中艺1688创意产业园位于青岛市李沧区,过去这里是中国抽纱山东进出口公司第二整理加工厂。工厂搬走后,中国工艺集团投资6亿元对原厂区进行改造升级,规划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主要功能定位为中小企业总部办公、科技孵化、金融服务办公和智慧电子商务办公。“现在已经入驻30多家企业了,都是新型产业,今年预计税收最少也有5000万元。”刘荣家说。

1688创意产业园可谓青岛市李沧区新旧产业转换的缩影。李沧区是青岛市传统工业的重要基地,目前,共有55家企业列入老城区企业搬迁规划,占青岛市搬迁企业总数的50%。迄今已有37家企业启动搬迁,包括青岛钢厂、青岛碱厂、一汽青岛汽车厂这样的“大块头”企业,其中17家企业已完成搬迁。

“现在搬迁完的企业减少的经济总量,已占到全区经济总量的20%。”李沧区发改局局长李宝群告诉记者,当时有一种意见,把搬迁企业腾出的空间,搞成房地产项目,不仅资金回笼快,还有利于搬迁企业的改造升级。“但这样城市产业就会空心化,我们坚决摒弃了这种做法,坚持用新产业来代替老产业。我们已规划在搬迁区域打造更多1688这样的新型产业园。”

为营造适宜新产业发展的软硬环境,李沧区下了大功夫。他们借助世界园艺博览会落户在李沧区百果山的契机,以治理河流、山脉为主线,全力打造生态李沧,建设宜居城区。目前,李沧区东部和西部区域,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东部地区由昔日破旧的大农村,一跃成为青岛市极具吸引力的生态居住新区,许多高端人士开始在此定居;西部地区由过去乌烟瘴气的工业重镇,变成了以青岛火车北站为枢纽的商务重镇,聚集了以创意、研发、工业设计、宜居为特色的新产业。

软环境的特色体现在服务的无微不至上。李沧区建起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从工商注册、银行开户、财税代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律咨询,到培训讲座、交流洽谈、融资服务、政银企对接、新媒体推送等一整套服务。“我们还组建了企业联合会,经常组织活动,让中小企业在活动中学到有用的知识,找到合作机会。”李沧区发改局企业科工作人员吕珍燕说。

为鼓励新产业向高精尖发展,李沧区专门设立了总规模为6000万元的产业引导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金以市场化方式开展债权或股权投资,主要投放到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材料等符合李沧区产业定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处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拓展其发展空间。

种什么地长什么果,有了适宜的土壤和环境,才能有与之匹配的产业。“我们搬到李沧区后,才真正打开了发展空间。”青岛路博宏业环保技术公司财务总监杨清华告诉记者,公司以研发为主,当初搬到李沧区是看中了这里的政策和服务,入驻后,发现在这里很容易招聘到研发人员,“招聘研发人员的信息发出后,很多人报名,因为他们大多都住在李沧区,最终我们招聘了几十名。”

据统计,2014年,李沧区新兴产业增长了40%以上,更多的金融、IT、研发、设计等智力密集型企业开始向这里聚集,李沧区目前已形成10多个以研发、设计、创意、创业为主的园区。“总部经济也开始在李沧区破题了。”李沧区招商局副局长李文文告诉记者,李沧区以前基本没有总部经济的概念,也很少有商务楼,但现在已有了14座商务楼,青岛市级总部企业达到44家。

新型产业的崛起,填补了老产业搬迁留下的“空白”,使李沧区经济没有因为“大块头”老企业的撤走而下滑。“近五年来,李沧区税收总额每年都保持20%以上的增长,充分证明新型产业已开始顶上来了。”李宝群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