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海洋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5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船舶通航能力再获突破
上海港跻身全天候现代化港口
记者沈则瑾

本报讯 记者沈则瑾报道: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船舶通航能力又一次实现重大突破。日前,记者从上海海事局、上海交通委和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共同召开的通气会上获悉,洋山深水港主航道实现双向通航,大型集装箱船舶已能在能见度不良天气下进出洋山深水港,上海港跻身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全天候、现代化港口之列。

从2015年5月20日起,上海洋山深水港全面推进船舶在能见距离500米以上时正常进出港;能见距离200至500米时,2000标准箱以上大型集装箱船舶进出上海洋山深水港开展通航试验。

据上海海事局局长徐国毅介绍,洋山深水港主航道位处浙江北部岛礁水域,是沿海海上干线南北交汇航路,同时周边有很多渔场,大型、中型、小型船舶和渔船汇集于此,通航环境比较复杂。受东海沿海城市雾霾环境污染和陆岛水域地理环境影响,洋山港有碍船舶安全航行的雾天等能见度不良天气多发。由于港口条件限制,出于安全考虑,洋山深水港通航管理一般在视程小于1000米时,停止船舶进出港作业。据历年统计,每年平均有30天左右因能见度不良,大型船舶停航或滞航,影响港口生产,也给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带来严峻挑战。

随着通信和导航技术的发展,船舶通过配备GPS定位仪等设备,结合岸基航海保障系统和VTS助航服务,提高了船舶在能见度不良水域航行时的安全性。2013年10月15日,上海海事局、上海交通委、上港集团和上海海事大学、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等单位联合开展了上海洋山深水港通航功能提升课题研究,围绕航海技术保障、通航管控、通航法规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最终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和技术突破,大型集装箱船舶在雾天等能见度不良条件下进出上海洋山深水港成为可能。

2015年1月5日,首次成功进行了大型集装箱船在能见度不良条件下进出洋山港试验,为全面推进大型集装箱船在能见度不良条件下进出洋山深水港奠定了基础。截至今年4月底,累计进行了9次大型集装箱船在能见度不良条件下进出洋山港试验。

这将进一步提高港口和航运公司的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惠及往来上海洋山深水港的世界各大航运公司,极大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竞争力和安全保障能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