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讯》近日发表一篇论文,报道了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今鸟型类化石。此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今鸟型类化石发现于热河生物群的义县组,距今约1.25亿年。而新标本发现于河北丰宁四岔口盆地的花吉营组,距今约1.3亿年,代表了今鸟型类已知最古老的化石纪录,将今鸟型类的起源时间向史前推进了至少500万年。
在距今2.52亿年到6600万年前的中生代,鸟类主要包括今鸟型类、反鸟类和一些更基干的鸟类。但在66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发生的生物大灭绝中,只有今鸟型类的部分进步类群存活并最终演化成现生鸟类。
论文中的新标本是收藏于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的两件鸟类化石,研究者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研究,认为新标本为红山鸟类,是早白垩世较为进步的今鸟型类,生活在滨湖环境。据此,研究者将其命名为弥曼始今鸟,种名献给古脊椎所张弥曼院士,以感谢她长期以来对热河生物群研究的支持。
弥曼始今鸟的羽毛保存完整,包括初级和次级飞羽、扇状尾羽,以及在低速飞行时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的小翼羽。研究者对大量中生代鸟类进行了系统发育的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时代更晚的其他红山鸟类,弥曼始今鸟在系统树上更为进步。而相对于时代更晚的义县组和九佛堂组的一些今鸟型类,红山鸟类这一支系在系统树上处于更为进步的位置。弥曼始今鸟较进步的系统位置和较早的出现时间,显示出地层与谱系关系的不一致性,表明今鸟型类起源的时间较已有的认识更早;同时,也将除始祖鸟外的其他原始鸟类支系的起源和分异时间向前推进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该论文由中科院古脊椎所王敏、周忠和、邹晶梅,与山东临沂大学郑晓廷、王孝理、王岩、张晓梅,以及麦考瑞大学格雷厄姆·蒂·劳埃德合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