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5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建厦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一”字当头谋创新
本报记者 薛志伟

综合大厅“一站式”服务、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关检“一站式”查验、船舶联检“一体化”系统……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改革创新“一”字当头,投资环境国际化建设、投资贸易便利化探索一马当先。率先实施的“一照一号”更是吸引着大批企业跑步入区,可复制推广的商事制度改革的“厦门经验”基本成型。

李克强总理4月22日在厦门考察时说,“一照一号”是商事制度改革最硬的骨头,“你们要当好改革先行者,推动全国年内实现‘一照一号’。”

面对“硬骨头”,厦门市不等不靠、先行先试,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之前就已开“啃”。2014年1月1日,变“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为代表的多项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的改革措施率先铺开;9月3日,厦门象屿保税区等3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率先试行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证联办”;今年2月15日,原来的“三证齐发”变成了“一照三号”;3月26日,“一照一号”正式出炉。这一天,8家企业在全国率先拿到了“一照一号”营业执照。

“一照”沿用“营业执照”名称,取代了过去工商、税务、质检分别核发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新的证照编号暗含原来的3个编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获得商事、税务、组织机构登记的信息。

厦门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自贸试验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熊衍良表示,“一照一号”对于提升市场准入便利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理顺企业与市场的关系,既降低了行政成本,也降低了企业交易成本,提升全民创业的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其次,有利于提升市场准入效率,通过化繁为简再造审批流程,实现了从各部门独立审批向业务审批转变,加快审批项目落地,加快市场准入。再次,有利于实现数据信息的互通共享,改变了过去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之间的隔阂现象,各部门通过信息的流转实现数据共享,既缩短了办事时限,也为下一步全国范围内的信用信息整合和监管打下坚实基础。

从“三证三号”到“一照一号”,体现出政府通过简政放权推动行政治理现代化的不懈努力,对于厦门自贸区来说,更是推动投资环境国际化、投资贸易便利化建设的生动探索和实践。而对于广大企业来说,他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证照形式上的变化,更是投资贸易过程中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便利。

厦门广盛安贸易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黄泽洲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过去开办企业要跑多个部门,全程办下来最少要半个多月,现在统一在综合服务大厅办结全部开办手续只需3个工作日。“以前开办企业需要专人奔波于多个部门,有时甚至需要委托中介,现在办证无需费用,既节省了人力,还能省近1万元费用呢。”黄泽洲还说,以前多个证照保存不太方便,查询也比较麻烦;现在办理的“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只有一张纸,保存起来省事多了,查询或者到各部门办事也非常方便。

“一口受理、一表申报、并联审批、一照一号”的实现离不开新设立的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提供的全方位、“一站式”服务。记者在大厅看到,80多个窗口集中了管委会、工商、国税、地税、质监、商务、海关、检验检疫、公安等20个单位,能够为企业提供投资、贸易、进出口、税务、金融等各项服务。

注册登记只是企业投资贸易的第一步,国际贸易将是自贸区企业的核心业务。为满足企业贸易便利化的需求,厦门自贸区实行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单一窗口”可为企业口岸通关、商贸、物流提供信息服务,以“一站式服务”为目标,有效整合贸易供应链上各环节的信息资源,将现有口岸多部门申报受理模式改变为一点接入、一次申报、一次办结的“单一窗口”模式,实现跨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提高执法效能,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为满足外贸新业务及自贸区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技术支撑服务。

“一”字当头,一系列改革创新措施给厦门自贸区带来了巨大的活力,吸引了众多企业纷至沓来。今年1至4月,厦门自贸区引进企业516家,同比增长253%。自贸区正式挂牌以来,新增企业以每个工作日近8家的速度持续增加。不仅如此,“一照一号”已经得到了国家工商总局的肯定,也从5月4日开始以“一照一码”的方式在福建全省推广,截至5月15日,厦门片区共核准设立“一照一码”企业133户。随着各项政策的不断完善,“一照一号”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的推行已指日可待。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