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5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
一户一档 精准帮扶
本报记者 胡文鹏 通讯员 张 伟
左图 龙凤镇双堰塘集中安置点一角。 伍功勋摄

右图 湖北恩施龙凤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区域内,退耕还林种上的漆树已成林。 王传普摄

即便是在高清版中国地图里,要找到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龙凤镇,也是一件颇费眼力的事。但这个鄂西大山中的边远小镇,却是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镇。即便是在武夷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龙凤镇扶贫工作难度、强度也不小:在68000多名常住人口中,贫困人口占到三分之一。

试点两年来,大山的子女们,以惊人的坚韧和执着,在“移民建镇、扶贫搬迁、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的精准扶贫之路上戮力前行。如今,龙凤镇真的变了:新公路一天天变长、新小区一天天长高、新茶场一天天变美、新家园一天天变富……

移民搬迁拔掉穷根

龙凤镇龙马村扶贫的搬迁安置点建设工地上,一派忙碌的施工场面。每天来查看工期进展,是龙马村村委会副主任张义国的必修课,他指着喧闹的工地说:“这些地基是为青堡、盘碾、左家坝等村子的128户搬迁户准备的,村民都盼着呢!”

今年45岁的李普敏,正是搬迁户中的一员。提及在青堡村22年的生活,她连连摆手:“吃水水不净,用电电不便,走路路不通。山大人稀,收个玉米都难上难。”听说新小区建成后,自来水、宽带网、天然气一应俱全,她笑道:“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在新房过新年”。

为鼓励村民搬迁,当地政府出台的政策“含金量”颇高:选择搬迁的每人奖1万元,拆迁房屋每平方米补150元。加上其他奖励,每家补偿款在8万元上下,购房款缺口不大。如何能让村民搬得了、留得住?政府也煞费苦心地与安置点附近的制鞋厂、茶叶厂协商并达成一致:用工优先聘用搬迁户。

两年来,龙凤镇共搬迁农户600户、2100人。脱离了恶劣自然环境的村民们,离致富之路更近了。

产业调整种下希望

脱贫致富,归根结底还要靠产业。在山大沟深的龙凤镇,发展什么产业既能富民,又不破坏生态环境?最合适的应该数茶树和经济林。

从保扎片区的一处观景台俯瞰,无数棵20厘米左右的茶树苗青翠欲滴,迎风摇摆,一行行梯田拾级而下,很是壮观。这1200亩现代茶园,正是龙凤镇试点农地综合开发治理项目的成效。

据龙凤镇镇党委宣传委员张文刚介绍,早先这里种的都是玉米或土豆,每亩地年收入三四百元左右。种上茶树后,3年就可采摘茶叶,每亩地纯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所有茶树苗每棵只象征性地向村民收一分钱,一亩地4000棵苗,农民只要出40元。整个龙凤镇,两年来整理茶园32000亩。这些茶园很快就成了村民的‘摇钱树’。”张文刚强调。

除了茶树,龙凤镇的气候也特别适合漆树生长。2013年起,在村民自愿的基础上,龙凤镇鼓励农民种植漆树。截至今年5月,当地漆树种植面积已达8000亩。丰产期后,每亩漆树年产值将达到7000元。

与企业和合作社对接,建立“一村一品”的滴灌式扶贫;通过农民土地参股、财政配股等模式,建立聚少成多的池塘式扶贫……在龙凤镇这片热土上,产业扶贫的内容愈加丰富、精彩。

定向扶贫锁定战绩

龙凤镇青堡村茶园沟组78岁的龚延强老汉在定向扶贫的帮助下,他们一家也有了稳定的收入。

记者到来时,老龚的老伴王大枝正在家中招待着前来购买鸡蛋的客人。王大枝告诉记者:“我们家的散养鸡蛋1元钱1个,基本上没有存货。”龚老汉和老伴年事已高,脱贫能力有限。在龙凤镇政府的引介下,当地一家农业合作社为他家免费提供220只蛋鸡。如今,这些蛋鸡进入了高产期,每天能收获鸡蛋120个左右。“刨去饲料开支,我们现在每月有1000多元钱的收入,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王大枝满脸笑容地说。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为此,龙凤镇详尽分析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建立一户一档,实行因户施策。据介绍,像龚老汉这样的定向贫困户,全镇共有200多户、700多人。目前,龙凤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此前的14613元增加到19264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185元增加到6198元。全镇贫困人口由24822人减少到17422人。“在省州市三级政府的合力下,龙凤镇两年来有7400人摆脱贫困,起步奔向小康。”恩施市委副书记张渊平自豪地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