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5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适当扩大货币供应利于化解结构性风险
——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
本报记者 张 忱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置换是存量上的调整,直接目的就是调整地方债务存量结构,不会引发货币扩张

从货币政策来看,目的是要缓解货币存量结构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并不意味着实行全面的量化宽松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表示,当前我国所面临的经济、金融问题要靠改革解决,而不是靠量化宽松解决。地方债务存量置换不会引发货币扩张。

记者:有观点认为,目前存在的货币宽松与当前正在进行的地方债务置换有关,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刘尚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分开来看。这是在加强预算管理、财政改革的大背景下,坚持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置换是存量上的调整,允许地方把一部分到期的高成本债务转换成地方政府债券,直接目的就是调整地方债务存量结构。

一方面,使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尤其是利息支付压力相应减轻,政府债券利率一般较低,这既缓解了部分地方支出压力,也为地方腾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加大其他支出,也就是说,置换后可以降低资金的成本。另一方面,使地方债务结构得到优化,由银行贷款置换为债券,同时也使得地方政府债务更加透明和可持续,有利于监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而债务存量置换不会引发货币扩张,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出的是银行的信贷资金,涉及的是商业银行,跟央行没有直接关联。市场有一种顾虑是,这种置换与央行有关联,使得财政政策上的操作可能引发货币的扩张,但是就现有的实际操作情况来看,不会出现这种结果。

记者:央行近期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提供流动性,是不是意味着货币政策正在走向量化宽松?

刘尚希:从货币政策来看,是采取了有一定宽松作用的措施,目的是要缓解货币存量结构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并不意味着实行全面的量化宽松。  

实际上,看我国当前的利率水平就很清楚了。量化宽松意味着货币供应量扩大,利率应该会下行。从这个层面看,不应该也不能够把中国当前的一些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试点,以及降准、降息等手段,笼统地称为量化宽松。

严格意义上讲,衡量量化宽松政策的标准不是看货币政策是否“放水”,而是看资金供求关系。单方面看货币供应、货币发行的增长,是无法判断是否为量化宽松的,从货币和资金的供求关系去观察,其表现结果就是利率,如果利率还是居高不下,从实质意义上讲,现行政策不是量化宽松,而且也不能靠量化宽松来解决这个问题。  

记者:有观点认为,在目前广义货币M2规模已经很大的情况下,不宜轻易使用存款准备金等工具,您怎么看?

刘尚希:降准、降息等举措是针对我国当前的货币流动状况做出的决策和采取的措施。流动性不仅仅是总量的问题,还有结构性的问题。当存在结构性问题时,加之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适当放松货币政策是有必要的,有利于缓解货币存量的结构性问题带来的通货紧缩压力。

从货币和金融的角度来看,存在货币存量与结构相平衡的问题。在针对货币存量的增长和货币存量结构的调整时,对杠杆率及M2占GDP的比重进行比较和分析是有必要的,但不应当将他国的情况作为标准来衡量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不同大小的经济体,货币的存量结构存在很大差异,适当扩大货币供应有利于化解货币存量结构不合理而累积的风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