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国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5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维和一线的坚强堡垒
——沈阳军区赴马里维和部队加强党建工作纪事
上图 警卫分队在突发事件现场向上级报告事态进展。
下图 警卫分队在奔赴任务区执勤路上。金 果摄

本报记者 姜天骄 通讯员 杜善国

国际维和、出国援建、亚丁湾护航、搜寻失联客机、非洲抗击埃博拉……随着我军参与国际事务的职能使命不断拓展,境外执行任务又面临人员分散、环境恶劣、任务繁重甚至流血牺牲,如何在特殊环境中增强部队凝聚力,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军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沈阳军区赴马里维和部队在执行任务期间,因地制宜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凝聚起部队官兵战胜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开创了我军维和史上“首次为外军提供全域防卫”、“首次成立空中医疗救护队”等9项先河,受到联合国赞誉——

红色文化构筑精神高地

维和部队抵达任务区加奥之时,马里时局动荡、基础设施瘫痪、通讯联络不畅、恐怖袭击频发,官兵们精神压力较大。如何让国内的“好声音”传播正能量,让维和官兵在异国他乡找到精神依靠,临时指挥部党委从“微平台”找到了突破口。“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两会亮点解读”、“军事名家的甲午殇思”……一条快速通道,在祖国与维和营地间架了起来,迅速组成了党员管理教育的“红色微信群”。

很快,各个任务分队联“群”成“网”,别开生面的“红色微信”在维和部队遍地开花,产生了非凡效应。临时党委因势利导,组织官兵创制红色博文、红色漫画,群发到党员干部的手机里,成为大家心系祖国的情感寄托、精神归宿。

战士黎德柱在他的维和日记中写道:“西非虽远,我们并不孤单,感觉祖国就在身边,任何困难我们都不怕!”

心中装满对党忠诚的信念,才能在艰巨的维和任务面前不畏惧、不退缩、不懈怠。各分队党委注重用“红色文化”滋养“红色信仰”,他们把“听党指挥”四个大字刻在墙上,将战斗标语口号悬挂在树上;借助营区地势修建了党建长廊,定期编印“战地快报”,组织展播“红色影片”,唱响“红色歌曲”;元旦、春节,组织官兵写春联、猜灯谜,把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化作听党指挥、为国争光的战斗意志。

维和部队每天少则分成十五六个组,多则二十七八个,在方圆100平方公里的任务区,点多线长,人员分散,临时党委按照工作性质相近、隶属关系相同的原则,对党员进行动态编组,确保执行任务时3人以上有党员、7人以上有党小组,人人在组织中,组织在人人心中;通过党员思想汇报“7个讲”,批评与自我批评“10个看”等方式,引导党员不断提高发现自身问题、分辨是非能力。

为提高动中和散中抓建质量,他们运用“每天在一起的人开碰头会,互相通报情况;不在位的电话和短信沟通,随时解决影响党员思想稳定的问题”等工作方法,做到“难题不出党支部,小事不出党小组”,使党建工作随时到达维和任务的每一个角落。

身处异乡,遭遇挫折打击时,最渴望得到组织的关怀。医疗分队战士李凡耿得知父亲病危,家中难以承担巨额医疗费,这让平时外向阳光的小伙子情绪跌入低谷。分队党委了解情况后,立即上报上级党委为其父申请大病统筹基金,发动医务人员介绍知名专家。

组织和领导的关爱,让李凡耿大大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决心。他在执行任务期间加倍努力,连续5个月荣登“维和尖兵”光荣榜。

战斗堡垒坚守维和一线

面向尼日尔河,背依撒哈拉沙漠的加奥古城,风景美不胜收。然而,贫困与战乱,使这里成为维和任务区中武装派别斗争激烈、恐怖袭击频繁、人员伤亡严重的地区。一年多来,60多次火箭弹袭击,50多次自杀式爆炸或路边炸弹袭击,6次武装交火、3次劫持,3次社会骚乱……把这里变成人间地狱。

从到达任务区第一天起,临时党委就广泛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组、党员突击队”挂牌上岗活动,采取誓师动员、战旗上签字、党员突击队佩戴标志等方式;树立“官兵信服、党员敬佩、组织信赖”的党员典型,形成“周边有先进,身边有榜样”的良好氛围,激励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担重任、打头阵。

在临时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警卫分队官兵面对大规模暴力游行、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等突发事件,最近一发火箭炮弹爆炸点距哨位仅200米的险情,没有一个人退缩;工兵分队官兵每天在近50摄氏度高温环境下超负荷工作16个小时,人人都出现过严重的不适,最多一天高烧人数达37人,始终坚守岗位;携带艾滋病、肝炎等病毒的患者对医疗分队官兵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但他们坚守人道主义精神高地,倾心为当地患者治病,被誉为“联合国马里维和特派团二级医院典范”、“维和军人的钢铁卫士”。

去年4月,工兵分队在距离一支反政府武装不到1000米的营地施工,26天里6次遭遇袭击、示威游行和武装冲突,但官兵们不惧艰险,昼夜施工,在最短时间为多国维和部队构设起坚固的防御设施。尼日尔维和部队致信“联马团”,赞扬中国军人的出色表现。

马里基达尔危机爆发后,冲突袭击升到最高级别。医疗分队由13名党员干部带领的我军维和部队首支空中医疗救援队,往返飞行近7万公里,创造24小时内连续5次起降、3次更换旋转翼和固定翼的纪录,多人在超强噪音中出现耳膜穿孔……深入交战冲突极其危险的地区转运35名重伤员,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去年5月19日,不断恶化的安全形势造成恐慌,加奥市爆发大规模暴力游行示威。民众点燃汽车轮胎,手持棍棒、砍刀等冲击“联马团”东部战区司令部。临时党委闻讯后,立即组成“党员突击队”,冒着生命危险,冲上一线积极斡旋。警卫分队战士王长军面对暴雨般倾泻而来的石块,坚守岗位,他的头盔和防弹衣被砸得砰砰作响,颈部被砸破血流不止,身上多处受伤,仍坚持到危机化解。临时党委专门为他报请上级记二等功。

执行马里维和任务期间,共有47名官兵光荣入党;临时党委组织部队出色完成了130余项重大行动任务。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