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5年5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好“组合拳” 确保稳增长
本报评论员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高度重视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再次强调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对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打好这一套“组合拳”,对于稳定当前经济增长,进而实现经济新常态下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稳增长,是发展的基本底线。只有经济增长保持住合理的速度,才有就业的稳定、收入的提高、民生的改善,才有深化体制改革和推进结构调整的空间。现在一些人把经济新常态当作消极怠政的借口,认为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了,政府就不用干事了;经济增长换挡了,速度下滑也不用管了。这是非常错误的。应当认识到,一个健康的市场经济,市场与政府缺一不可。强调政府角色要转变,是从过去“发展的主体”转变为“推动发展的主体”,从上场参赛的运动员转变为发展赛场上的管理者、裁判员。面对当前比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尤其要以奋发有为、真抓实干的精神打好稳增长、促发展的这套“组合拳”。

一是宏观政策要加力增效。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衔接期”,保持稳增长与调结构之间的平衡非常关键,也并不容易。我们不会搞“大水漫灌”式的刺激,但也不意味着把宏观调控正常的、应有的经济刺激功能都负面化、妖魔化。当经济出现快速下滑迹象,适度的刺激政策仍是必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增加公共支出、加大降税清费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把握好度,注意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以及对扩消费、优投资、促创新的各项要求,都是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重要部署。需要看到,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推出相应刺激政策的目的在于“托底”,要科学把握经济潜在增长率,防止增长速度或高或低的严重偏离,损害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微观活力要不断增强。企业是经济肌体的细胞,微观有活力,宏观才有底气,更好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此次中央进一步明确“坚持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没有变,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方针没有变,坚持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政策也没有变”,这3个“没有变”,就是不断增强市场主体活力的“定心丸”。近两年各级政府加快转变职能、大力简政放权,目的之一就是让市场更好发力,让企业创新创造的源泉更加充分涌流。现在“盖章难”已有所缓解,下一步要重点解决“融资难”,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同时在间接融资方面缩短融资链条和清理整顿不合理收费,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的不合理上升,为企业发展打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三是风险防范要未雨绸缪。经济下行压力下,过去高速增长掩盖的一些风险因素开始显现,地方政府债务、影子银行、房地产等领域风险有所显露。一方面,我国储蓄率高达50%,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充裕资金,地方债的70%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有资产保障,当前的风险总体可控;另一方面,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加强总量风险控制,逐步化解存量风险。应当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工具箱”里并不缺乏相关政策,也具备有利因素,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衡量指标和预警机制。对于有可能成为一次性风险的,要通过延长处理时间,减小冲击力度;如果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威胁,就要果断采取外科手术式的方法及时处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