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中国经济平稳开局,一季度7%的经济增长与预期目标相符,但是工业、外贸、房地产等传统增长动力引擎相继减速,也引起不少担忧,经济形势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对此,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分析认为,当前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形成之中,外部需求收缩,内部多种矛盾聚合,经济运行走势分化,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这一判断对于引导人们把握当前形势、认识发展趋势、抓紧做好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眼下,经济运行走势分化的特征比较明显。例如,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压力很大,钢铁、煤炭、石化等行业经营困难,但是信息软件、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以及电商、现代物流等新兴业态增长强劲;转型较慢的资源型省份、上游产业比重较大的地区经济回落幅度大,但是转型起步较早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已经回稳;依赖粗放投入和传统经营模式的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但是拥有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企业逆势而上……一些传统的支撑力量正在消退,同时一些新的力量正在成长,有的还呈现爆发式增长,但总体来看新旧动力转换还没有衔接到位。当前经济所面临的下行压力,就是新动力还没有接替传统动力“挑大梁”的直接反映。
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衔接期”,这是一个重要关口。增长动力能否平稳转换?经济结构能否实现再平衡?经济运行能否顺利爬坡过坎?都取决于“衔接期”内的所作所为。尤其要看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下,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形成具有战略制高性的经济增长模式,加紧寻找新动力替代传统依赖,也各自都有一个“衔接期”。哪个国家的“衔接期”过得稳、过得快,哪个国家就能在世界经济格局变迁中占据有利位置,牢牢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平稳快速地度过“衔接期”,重要的是要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加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双引擎”,激活经济肌体每一个细胞,同时补上公共产品与服务不足的“短板”,才能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今年重大改革能否“再下一城”,进一步打破束缚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不合理限制,特别是走活体制机制创新这着棋,在财税、金融、投融资、科技体制改革上迈出新步伐,促进生产要素更多向有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集聚,鼓励更多的人自由创业,使千千万万小微企业成长壮大、活力迸发。
当然,改革成效取决于人。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不少新的重大要求,包括摆脱旧的路径依赖、掌握新的本领、保持良好状态、树立责任导向等,都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一定要看到,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有些事坚决不能再做了,比如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有些事再做也没用了,比如大水漫灌式的刺激政策。以新作为实现新发展,就要以饱满的状态,努力学习和掌握认识发展趋势和准确分析经济形势、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发现和使用经济人才、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新本领,为“双引擎”点火加油,加速提升经济增长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