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经过武警交通部队等多方70多个小时的昼夜奋战,西藏地震重灾区聂拉木县城通往樟木镇的“生命线”于4月28日16时43分全面抢通,标志着“4·25”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了解到,为保证尽快抢通“生命线”,连日来,西藏先后共投入武警交通、消防、地方专业人员等300余人和30多台大型机械的救灾抢通力量。
樟木镇“生命线”的全线抢通,对全面有序有效推进抗震救灾各项工作,特别是救治伤员、疏散群众、物资调运、恢复重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记者28日从民政部获悉,根据西藏抗震救灾需求和国务院救灾工作组的意见,28日民政部在前期调拨物资基础上,再次向西藏灾区增调2万床棉被和2万件棉大衣。至此,民政部先后3批次共向西藏灾区调拨2万顶帐篷、5万件棉大衣、5万床棉被、1.5万张折叠床、1.5万条睡袋等中央救灾储备物资。
据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尼泊尔和我国西藏地区先后发生地震后,该局立即启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和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CHARTER)机制,充分利用国内卫星资源和国际卫星数据,为抗震救灾提供空间技术服务。
国防科工局紧急调度高分一号、高分二号、资源三号和实践九号等多颗陆地观测卫星,编制应急观测计划,截至4月27日,已获取19景震区卫星影像数据,其中包括高分二号卫星0.8米高分辨率影像3景。
与此同时,国防科工局组织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等有关单位紧急加工了历史存档的震区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及时开通数据应急共享通道,并根据受灾区域信息,随时增加历史数据。
目前,国防科工局已组织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向中国地震局、民政部等10余家单位提供震区历史及最新影像数据共计209景。后续,国防科工局将继续密切跟踪灾情进展。
(综合本报记者韩秉志 佘惠敏和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