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4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族干部的杰出代表
——追记青海玉树州前政协副主席昂嘎
本报记者 马玉宏 石 晶

他是活跃在青海省玉树草原上的领军人物,是在民族文化艺术的道路上孜孜追求的先锋。在抗击玉树地震和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他带病冲锋在一线,为玉树发展呕心沥血。他始终秉持着一颗爱岗敬业的心,把许多优秀文化作品留在了江源大地,把自己宝贵的生命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他就是藏族优秀共产党员、玉树藏族自治州前政协副主席昂嘎。

一次,昂嘎做完胆囊息肉手术,又检查出肠梗阻住院治疗。在病床上得知玉树地震的消息后,他拔下针管,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玉树,开始了救援与重建。3年多的时间里,他完全忘记自己是个重症病人,长期超负荷工作,直到生命走到尽头。

昂嘎出生在玉树草原一个牧民家庭,在党和政府的培养下上大学、入党。上世纪70年代,昂嘎从青海民族学院毕业后本可以留校任教,可他却回到高寒缺氧的玉树工作。他说:“党和政府把我送到了高等学府学本领,是为了让我对家乡的建设有所用,我不能贪图享受,应该回到玉树。”

他从普通科员做起,直至担任州政协副主席兼州文联主席,一步一个脚印,致力于玉树的文化繁荣和民族团结事业。

昂嘎生前的老朋友、现任玉树州广电局局长旦周才任说起昂嘎时,眼里充满泪水,在近一个半小时的采访时间里,数次起身平复情绪。他记忆中的昂嘎,可以将我国各民族谚语故事和玉树的民间故事融合在一起,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文化宣传,使玉树人民明白,国家与个人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旦周才任说:“国家援建玉树,建起的不仅是建筑,更重建了精神,而昂嘎在精神重建的史册上为我们共产党员书写了骄傲。”

玉树州文化局局长昂文格来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回忆道:“昂嘎用文化和艺术的形式,表现玉树和全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和谐相处。”

在结古镇一个普通小区里,二楼靠东一座装修简单的屋子就是昂嘎生前的家,家里极其简朴,简单干净的沙发、条几,小书柜里摆放着昂嘎以前看过的书,涉及文学、藏文、地理等。

昂嘎的妻子拉珍文是一名军医,慈祥的老人眼睛红红地说:“他眼里只有工作,玉树重建时一连几天见不到人。医生说他不能劳累,要按时吃饭,他根本不听,工作起来连命都不要。他以前在广电局工作的时候给别的困难家庭的孩子安排工作,却不管自己的儿子,现在儿子还当临时工。”

“我最后悔的是没照顾好他,他是真真累趴下的,走得太突然了。”拉珍文说。

女儿更松德吉拿出父亲的手稿袋给记者看,她边翻看父亲的手稿边说:“父亲在震后那4年争分夺秒地工作,半夜回家天不亮就出门,我们都很少碰面。”

“记忆中的昂嘎有着瘦削却挺直的身板,像一座山一样。”原玉树州文联秘书长兼土风民族歌舞团团长仁青战德说:“我们是忘年交。昂嘎在文化宣传战线工作,很有包容性和大局观,注重民族团结、着眼大局、性格非常耿直。在北京一起筹备《玉树不会忘记》这台剧目时,他经常吃药,可是一忙起来就熬通宵,他说‘玉树遭受这么大的创伤,全国人民在支援,我们要把对全国的感恩之情和站起来的精神表达出来’。”

玉树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彭措达哇说:“灾后玉树需要凝聚人心。2010年,在玉树州委安排下,临时文学联合会成立。昂嘎作为第一任联合会主席,让文学艺术配合中心工作,使康巴文学与艺术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他曾经拍摄了《格拉丹东的儿女》这个玉树的第一部纪录片,在临去世时还谈到玉树民族文化的发展思路。”

“印象中的昂嘎衣着朴素,骑着一辆旧摩托车,单位公车除了出差根本不用。”与昂嘎共事12年的宣传部同事王秀娟说,2002年她与昂嘎去西宁出差,在翻越巴颜喀拉山后不久,沿途撞死了一只羊,昂嘎说撞死了人家的羊得赔,坚持在寒冷的山上等了2个小时,在等到牧羊人来赔了钱才往西宁赶。

这位玉树雄鹰在临终时遗言:“把我的骨灰一半埋在彭措达泽山上,一半撒到长江源头。”他想融进玉树的山川河流,像他写的那样,漫步在雪域,挥鞭在草原。

“玉树璀璨的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昂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整个康巴藏区高地上的人都敬重他。他有两高,一是工作的地方海拔高,但他的人格魅力比海拔还高,在玉树民族文化发展和灾后重建中打造了新的玉树文化高地。二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他是少数民族干部的杰出代表,他用宽广的胸怀身体力行、团结友爱、敬业奉献、品德高尚,是玉树最有影响力的党员楷模。”玉树州委书记文国栋如此评价昂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