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4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持监管与创新的平衡
——金融创新专题座谈会侧记
本报记者 姚 进
在“金融创新与人民币国际化”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金融合作前景展开讨论。中国经济网记者 裴小阁摄

如何平衡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人民币国际化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如何从“沪港通”、“深港通”看两岸及香港资本市场的合作前景?这些成为与会嘉宾热烈讨论的话题。

自ECFA签署以来,两岸经贸关系步入新的正常化阶段。2013年和2014年两岸贸易往来总额分别为1654亿美元和1743亿美元,继续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贸易的密切关系将对金融与资本市场的合作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多位与会嘉宾表示,继续加深对话与合作对保持两岸关系十分重要。

创新是推动金融进步的重要因素。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法规部主任刘福寿在座谈会上表示,没有金融的创新就没有企业发展的空间,金融创新也为金融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而改革是推动金融创新的最有效的力量。

“随着30多年来改革开放进程中实体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金融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不过某些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还不够完善,这正好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刘福寿表示,比如在业务方面,改革为服务小微企业、“三农”、绿色环保、小城镇建设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的金融创新搭建了很好的平台,金融业在这些领域可以大有作为。

“金融创新的同时也会增添金融风险的隐蔽性,所以要处理好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平衡,监管既要鼓励创新又要规范创新。这其中,要注意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这条主线。”刘福寿强调。

对于如何平衡的问题,有嘉宾认为,一方面,要把风险合规与稳健经营的意识贯穿到金融创新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就是创新要和自身的抗风险能力相匹配,同时不能丢了保护消费者权益这个根本。

近两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紧锣密鼓。人民币的国际计价、国际贸易结算、国际投资和国际储备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四大目标,而中国正是按照这些目标在加速推进,其中,台湾和香港在离岸人民币中心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银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区景麟表示,自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香港试办个人人民币业务,在香港设立第一家海外清算行至今,11年间香港充分把握内地金融改革的发展方向,凭借成熟稳定的金融市场,迅速发展成为全球人民币流通量最大、产品最集中、投融资最活跃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参与者和推进者。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香港吸纳了1万亿元离岸人民币存款,人民币资金池规模约1.15万亿元,较2013年底增长9.52%,约占海外离岸人民币资金池总量的一半。

区景麟表示,近年来内地多项资本项目开放措施逐步推出,香港离岸人民币投资活动不断活跃。2014年11月,“沪港通”和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试点启动,进一步增加了境外人民币资金对内地的运用渠道,为离岸人民币(CNH)市场的深化和产品创新提供了条件。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