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广角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4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雅安新生
本报记者 李树贵 杨忠阳摄影报道
四川雅安市天全县多功乡南天新镇居民在一起畅谈美好生活。该镇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幸福美丽新村总体规划建成,城乡统筹、产村相融的新型农村发展模式正在形成。
雅安市雨城区南郊乡余家村,村民在精心描绘新刻的石碑,准备迎接八方来客。
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举办的“春回雅安”摄影作品展,吸引了众多村民参与。
已建成投产的雅安市宝兴县灵关镇汉白玉精品产业园。灾后重建中,该市大力培育新产业,致力于节约、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雅安市芦山县芦阳镇火炬村易桂芳(右)在猕猴桃种植基地剪枝。两年来,芦山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基本成形,茶叶猕猴桃“万亩亿元”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在雅安市芦山县产业集中区的琪雅服装有限公司,员工正在赶制订单。灾后重建中,该县大力推进产业集中区建设,目前已有350余名受灾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雅安市宝兴县穆坪镇雪山村83岁的张明英(右一)搬进了新居。目前灾区农房重建已全部完成。
雅安市宝兴县雪山村,一座座新建筑拔地而起。经过两年的恢复重建,这里焕然一新。

“4·20”四川芦山地震波及四川雅安、成都、乐山、眉山、甘孜、凉山、德阳等市州的32个县(市、区),受灾人口约218.4万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工作,不仅从政策、规划、资金等方面给予灾区恢复重建极大支持,而且“指挥棒”交给了四川当地,实行以地方政府为决策、实施和责任主体的“地方负责制”。

作为中央确定的“以地方为主”重建体制的首个“试验田”,四川省雅安市以改革创新促恢复重建,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有力激发了地方组织实施重建工作的自主性,创造出了科学重建的芦山新模式。

“与其政府大包大揽,不如让百姓说了算”,这是记者在灾区听到干部群众最常说的一句话。一些乡村创造性地“发明”了由群众代表组成的“自建委员会”,从选房址到谈价格,从管资金到监质量,从集建议到理纠纷……自己“当家作主”;一些部门探索建立工作倒逼的项目推进机制,以“4·20”“7·20”等重要时间节点,反推项目进度任务,逐级建立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节点、以节点保全年的目标控制体系,又推动了重建工作整体提质增效;形成整体联动的组织领导体制、整合叠加的效应放大机制、因地制宜的援建帮扶机制、“六位一体”的底线约束机制等创新探索,科学有序地为灾后重建工作扬帆护航。

截至2015年4月5日,雅安市纳入总体规划的2160个项目(不含国外优惠贷款项目)累计完工1362个、完工率63.1%,累计完成投资478.8亿元、投资完成率67.2%。目前,雅安灾后恢复重建已进入高效建设、整体提升的攻坚阶段。

人间四月,草长莺飞,满山新绿。夹金山下、青衣江畔的芦山地震灾区人民不等不靠,从废墟上勇敢地站起来,携手共建更加美好的新雅安。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