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4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车拍卖不怕降温就怕不“公”
冯海宁

近日,中央公车拍卖第八场“落槌”,溢价率为60.57%。这是继第七场公车拍卖溢价率跌至51%之后,溢价率再次跌破70%。

与最初几场公车拍卖高关注率、高参与率和高溢价率不同,最近两场公车拍卖确实降温不少,甚至还出现“流拍”的现象。其实,“降温”是好事。很多公车成交价格远远高于二手车市场行情,让竞拍者付出了更高的成本;公车拍卖降温,是向合理价格的回归。

除了关注公车拍卖降温,人们更关注的是其中的“公平”问题。其一,评估价格要公平合理,只有这样,成功拍卖的公车才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其二,拍卖过程要充分公开,只有充分说明公车的各种优缺点,才能让竞买者理性竞拍,不用付出过高成本。其三,成交价格要公平合理,应当是经过公平公开的竞争、实现政府与竞买者“双赢”的价格。

人们之所以担心公车拍卖出现不“公”,是因为过去地方公车拍卖中出现过内部定向拍卖等问题,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也因为公车拍卖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涉及评估、拍卖等诸多环节,容易出现不“公”。从实际情况看,中央公车拍卖总体情况较好,无论是公开招标拍卖公司、车辆评估机构,还是纪检审计全程监督都十分规范,应当成为地方公车拍卖的范本。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