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估算,中国每年因终末期器官衰竭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约有30万人,目前在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中排队等待器官移植的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约有2.2万人,而每年器官移植手术约1万例,供需比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差距悬殊。
“无法进行移植不都是因为缺少供体,有很大一部分病人是因经济原因放弃手术。还有一个现实原因是,我国能做器官移植手术的医生只有几百人,具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只有169家。”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指出,在医患矛盾突出、官办慈善机构又陷入信任泥沼的当下,器官捐献事业发展的确举步维艰。中国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2012年在武汉和广州进行民意调查,40%以上的人表示不确定是否会捐献器官。“他们不知道这个器官捐献是不是公平公正透明的,这可能是原因之一。”黄洁夫说。
我国是世界第二器官移植大国,但公民自愿捐献器官率较低。我国全面禁用死囚器官后,不少从事器官移植的医学专家认为,器官来源原本就很紧张,现在就更加紧张了。“我们是国内较早开展肺移植的医院,但已经4年没做过肺移植手术了,就是因为找不到供体。”中日友好医院大外科及胸外科主任刘德若说。
2010年3月,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共同启动了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试点工作,并于2013年2月在全国范围推开。2013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鼓励党员、干部去世后捐献器官或遗体,陈竺、华建敏、李金华等国家领导人带头签署了器官捐献志愿书。2012年7月,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由国家批准成立。同时,逐步建立人体器官捐献工作队伍并开发和维护国家人体器官捐献者登记管理系统。
我国自开始实行自愿捐献器官以来,仅2014年就实现近1700例,超过历年总和。“这表明器官移植依赖死囚的局面已经打破。真正把管理体制建设好,公民捐献意愿就会提高。”黄洁夫认为,“公开、透明、可溯源的器官分配体系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研发并启用了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以患者病情紧急度和供受者匹配程度等国际公认的客观医学指标对患者进行排序,用技术手段最大限度排除和监控人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