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5年4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贴着大地行走 站在云端俯瞰
□ 陈 彦

作家、艺术家要有创作经典的意识

《平凡的世界》热播,给我们今天的文艺理论界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在我看来,作家生命气象的强弱、生命格局的大小以及使命担当意识的自觉程度,决定了他作品的宽度、厚度与高度。路遥就是以一种苦行僧式的吃苦精神,创作了这个巨幅画卷。当今世界有许多艺术家为人们的贫困、战争、艾滋病四处考察、发言、抗争,这种行事风格决定了作家的高度与深度。我们的路遥正是这样一位作家,他从生活过的陕北小村庄看起,一直把眼界放大到县、地区、省乃至全国,全面思考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与发展走向,尤其是中国的物质与精神在那个年代的双重平衡问题。他宽阔的生命精神与情怀,最终成就了《平凡的世界》的宏大与广阔。与当下蜷缩在蜗牛壳里的低吟浅唱,社会赤裸裸的物欲肆意展现形成了对比的写照。

大众自发地热议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这的确是一件让人感到兴奋的事情。我们可以商榷作品的技巧问题,探讨表达方式方法问题,甚至时代局限问题等等,但有一点似乎不能不认同,人民是真的喜欢《平凡的世界》。

因此,作家、艺术家心中要装着人民,不过真装、假装还是伪装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拉开了时间距离以后,这种真伪昭然若见。看《平凡的世界》,尤其经历那个时代的人,眼中时时饱含泪水,它真的触动了你的记忆。那些人那些事我们都真切地经历过,抚摸过,疼痛过。路遥没有为吸引眼球而精神狂躁不安。他冷静地观察,平常地记录,真诚地打捞,电视剧改编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因此人民也就用感情去真挚地认这个孩子了。

陕西作家都有一种自甘苦难的意识,愿意把自己拿到炉火里去锻造。路遥从中午开始写作,孤独寂寞与老鼠为伴,完成百万字巨著后放声痛哭,这是甘愿压榨出自身生命琼浆的决绝形态与献身精神。

作家、艺术家要有创作经典的意识。路遥的作品是不是经典还需要假以时日,但是路遥有这个意识,如果仅为五斗米创作,为泄愤创作,为博眼球创作,为各种排行榜创作,就可以匍匐在地。而路遥心中有经典意识,有创造经典的自觉追求,要不然他不会下那么大的功夫去开挖生活,并为此耗尽生命的最后能量。《平凡的世界》始终在告诉我们,苦难的精神火光来自我们内心,来自最最平凡的每一个人。看似全然崩塌处,绝望处,仍有希望之光在跳动。这大概是人民喜欢《平凡的世界》的原因,路遥的精神火炬透彻地照亮了最卑微的生命群体,让无助者也能在最后时刻自己举起前行的火把。无论看小说还是电视剧,我们虽然被巨大的悲剧氛围所笼罩,尤其是电视剧里多处陕北民歌恰到好处的运用,真是令人悲从心起。但是灯火依然在前方亮起,让我们继续树立信心,继续赶路。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