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部属高校、地方“211工程”高校将定向招收5万名农村贫困地区学生,实施区域为832个贫困县及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河南、甘肃等10省区。
“高招扶贫”政策的目标,当然是帮助“寒门学子”更好地圆大学梦。但实施过程中,一些问题确实值得注意。如果政策上有漏洞,从而带来“鸠占鹊巢”的问题,就不仅达不到教育公平的目的,反而会进一步加剧贫困地区的贫富差距和阶层割裂。
善政还需善施,高招扶贫政策必须精准。首先,高招扶贫的政策目标对象必须精准,必须是农村贫困地区学生;其次,设置多个限制条件,避免单一条件的局限性,比如,划定贫困线——家庭人均年收入等,让政策红利真正落到“寒门学子”身上;再次,获得高招扶贫资格的考生,要公示相关资料接受监督;最后,建立终身追责制度,通过弄虚作假获得高招扶贫资格的学生一旦被发现,核实后立即开除、注销学籍、撤销学历学位等,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