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要实现从简朴单一的代步工具转型为绿色时尚的消费新宠,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从“轻量化”转向“智能化”,深度挖掘电动自行车的附加值
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状态,转型升级成为诸多企业面前最大的坎。作为全球自行车电动车行业的“风向标”,近日在天津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北方国际自行车电动车展览会备受关注。面对困境,除了中小企业还在传统产品上贴身肉搏外,绿源、雅迪这样的领军企业一致认为,当前的瓶颈期恰恰是市场的二次爆发期,行业注定要结束野蛮生长的姿态,未来将在舒适、时尚、智能等方向创新求变。
自2008年以来,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几乎保持着每年3000万辆以上的增长速度,形成了绿源、爱玛、雅迪、新日等10余家年产100万辆以上电动车的一线品牌。截至目前,中国电动自行车市场保有量已经突破2亿辆。近年来,随着市场逐渐进入饱和阶段,消费者对电动车的需求量远远小于总产量,为了抢夺市场,各企业往往大打价格战,进一步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产品在低端徘徊。
随着电动车新国标出台的临近,电动自行车行业洗牌正在加速。数据显示,与2000年相比,截至2014年,已经有三分之二的电动车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消失。与此同时,2014年,电动自行车行业15年来首次出现产量同比下滑。“不过,市场的‘寒冬’也在倒逼有实力的企业向中高端转型,新一轮的整合后,中国的电动自行车行业将在国际上更有竞争力。”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陆金龙说。
记者走访发现,本次展会上不少企业都在释放转型升级的积极信号。绿源电动车不仅在展会上与西班牙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签订合作协议,做起了国际营销,并且和代表着智能、未来的哆啦A梦牵手,推出了多款卡通版电动车。雅迪也推出了“钻石”等一系列高端电动车新品,并发布了由“高端设计”、“高端科技”、“高端品质”、“高端制造”、“高端服务”、“出口全球”等几大体系构成的高端战略规划。
“现在,电动自行车已经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时尚产品。”绿源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倪捷接受《经济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虽然电动车市场总量增长放缓,但这也意味着旧款产品已经进入了更新期,今后增量将主要来源于二、三次购买。随着更新期的到来,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也在大幅提升,可以说更新期往往也是产业的爆发期。在电动车行业新常态下,不仅要提升产品品质、性能,还要考虑融入文化、体育精神。
虽然电动两轮车市场增长乏力,但在过去的两年中,电动三轮车、四轮车成了新的增长亮点。为了方便运输农作物和多人出行,大量农民选择购买电动三轮车;而电商物流的需求,也促进了电动三轮车的销售。
对此,倪捷表示,公司未来会关注电动三轮车市场,但目前电动两轮车在农村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比如,绿源正在研究适合农村路况的全地形车,要在山区、丘陵地形取得突破,能爬得上坡,还要下得安全,并且大幅提高骑行里程。
在国家提出“互联网+”战略的大背景下,众多电动车企业也在向这一方向发力。“目前,电动车的后市场主要还集中于售后服务,未来要在‘互联网+’上大做文章。电动车在记录显示各种数据方面要比燃油车有优势,智能电动车是重要的迭代方向。”倪捷说。
而在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马中超看来,要让电动自行车实现从简朴单一的代步工具转型为绿色时尚的消费新宠,其核心竞争力正在于从“轻量化”转向“智能化”,深度挖掘电动自行车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