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方知名的服装产业聚集地,即墨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企业,目前拥有1600多家服装企业,服装业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但服装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近年来国内服装行业普遍遭遇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的压力,该行业能否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直接影响到即墨市经济的平稳运行。
走进即墨市红领集团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一件内衬上绣有“Donald”字样的西服半成品引起记者关注。本以为这是企业为国外某品牌代工的产品,没想到工作人员却说,这是加拿大一位名叫“唐纳德”的顾客定制的服装LOGO。原来,这里上千名服装工人从事的工作已跟过去发生了巨大变化——“私人订制”。
实现这一步,是公司多年探索创新的结果。红领集团董事长张代理认为,如今消费者更加崇尚个性化消费,但传统工业流水线上生产的西装只有大众版型,许多人买到的西服并不合身。“如果能用工业化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让‘私人订制’不再奢侈,岂不是进入一片新的蓝海?”瞄准这一目标,张代理找到了创新突破口。在相关部门支持下,集团先后投入数亿元资金,根据不同民族、文化、形体的用户服装差异化需求建设数据库,提供多种版型、风格、工艺、款式、尺寸模板供客户在网络上自由选择搭配。客户也可以平台上进行个性化设计,然后交由企业生产。根据企业掌握的数据,消费者购买服饰的不满意率降到万分之一以下;企业也实现了订单预付款,且无库存积压。这种坚持让企业获得巨大回报,2014年产值达20亿元。
“思路一变天地宽”。红领的创新,是即墨服装产业的缩影。“互联网时代,服装等传统产业受到巨大冲击,企业不上网不行,但跟风上网也不行。”采访中,当地多位服装行业人员都提出类似困惑。当地政府引导企业直面困难、抱团解决难题,特别鼓励企业强化设计、提高快速小批量生产能力。好孩子(青岛)商贸公司执行董事长张本金说,通过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经营理念,做到品牌建设“小步快走”,其线上销售已占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二。
除了服装业,当地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通过努力纷纷“老树发新芽”,带动城市转型发展。即墨市委书记刘赞松向记者表示,通过抓好一批有影响力的重点项目建设,能够不断汇聚高端发展要素、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