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5年3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南荥阳管好小麦高产示范方
良法良种有效推广
本报记者 夏先清

春分时节,杨柳青青,小麦拔节。

3月20日上午,《经济日报》记者跟随河南省荥阳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李爱枝赶到荥阳市广武镇闫村了解春耕进展情况。细雨后的麦田,翠绿茁壮。“今年荥阳市小麦整体长势不错,苗全、苗齐、苗匀!除了政策好、人努力之外,小麦高产示范方功不可没。”李爱枝口中的小麦高产示范方,是近几年荥阳市推进的一项重点工程,包括小麦万亩示范方和小麦千亩示范方。万亩示范方是根据农业部要求建立的,荥阳市今年有2片、2.2万亩;千亩示范方是荥阳市自主推行的一项工程,有6片、6000多亩。8个示范方都分布在土地平整、排灌方便、村民积极性高的地块,由国家和地方统一供种,重点给予技术指导。

在高村乡荆砦村,村民李玉生的麦地每一垄都夹杂着几棵高度明显与小麦不同的作物,走近仔细一看,原来是大麦。“这是杂株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种子选得不好。”李爱枝说。“你看,统一供种的地块要比农民自购种子的好,每亩产量相差50斤左右。”作为荥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方面负责人,李爱枝期望国家能够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像高产示范方那样,对小麦、玉米等都统一供种,让更多的农民使用优良品种。

在荆砦村村民冯延宾的地里,“哧溜”一声,李爱枝鞋底下浸出了一汪泥浆。正在田里灌地、一身工作服的冯延宾赶忙跑过来,“怪俺年前没来得及浇地,这才是头一水哩!”冯延宾和妻子在荥阳市一家散热器厂上班,他觉得,自家小麦长势不好,主要是因为年前单位事情多,越冬前没来得及浇水。

眼看人家的小麦长得正旺,冯延宾有点发愁,挤出一点时间回家给小麦地浇水。李爱枝弯下腰去用力扯起一把麦苗,仔细翻看小麦根系,“恐怕主要原因不是这个吧!”李爱枝卖起了关子,“犁地的时候犁浅啦!”看了看冯延宾,李爱枝说,“你应该知道该犁多深,但是有的地还是犁得浅,就是害怕费油。耕地最好在25厘米到30厘米深。‘犁地多一寸,胜施一遍肥’,深耕的好处很多:疏松土壤,加厚熟土层,提高产量。”

在荆砦村走了一圈后,已是下午1点多钟。谢绝了村民吃饭的邀请,李爱枝径直来到高村乡前圈村。

村里上百亩患了孢囊线虫病的小麦,让李爱枝一直放心不下。刚过完年,前圈村村民高治安就给她打电话,说自家7亩多小麦年前看着就没劲儿,施了肥、浇了水,可过了立春,一路之隔别人家的麦田一天天返青,都绿油油的,他家的麦苗却一天天枯黄。李爱枝马上赶过去,从田里拔出黄苗一看,是患了孢囊线虫病。“立即用杀虫剂灌根杀虫。”李爱枝果断地说。

现在,绝大部分麦苗已返青,可仍有一块块麦苗泛黄,像“牛皮癣”一样分布在上百亩的大田里。“这种病的病根在土里,要根治还在于轮作。”李爱枝分析,“群众早已习惯了种小麦,种蔬菜又没经验,种油菜收入更不如小麦,大家肯定不愿意接受。得想办法给群众补贴一点,引导群众轮作才比较稳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